第244章 這個基金會,不簡單啊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章 這個基金會,不簡單啊,1980我的文藝時代,坐望敬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國內條件困難的作家們提供幫助。
“沒有錢,要想為作家辦實事、做好事,談何容易啊!”
張奇說到最後,不由得感嘆了一句。
林為民在他說話的時候一直在認真聆聽。
這件事如果放到後世,林為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人在藉機斂財。
但在八十年代,林為民對於張奇並未有任何懷疑,甚至心中還有幾分敬佩。
他給自己找的這件差事可是個苦差事,要想花錢,先要籌錢。
這錢上哪籌?
政府方面如果能給他就不用出來化緣了,所以資金只能是來自民間。
一個搞文學的,跑到各個地方去找人化緣,跟人家說您給捐點錢,想也知道這件事的難度。
別看這幾年全國的報刊雜誌市場一片火熱,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刊物誕生,但實際上一直能夠活下去的文學刊物,不足百家。
這近百家文學刊物當中,幾乎大半的稿件都是有名氣的作家的作品,剩下版面才是那些文學愛好者和沒有名氣的作家要爭奪的。
就比如林為民,他要發一篇稿子,任何一家出版社或者編輯部都是敞開了雙臂歡迎。
再如謨言,在他毫無名氣時,作品只能發在《蓮池》這種地方。
《蓮池》這份文學雙月刊之所以叫《蓮池》,是因為他們的編輯部是在臨時借用的蓮池公園管理處的一間房裡。
一段時間後,《蓮池》改名叫《創作》,再後來由於經費不足停辦。
這就是如今全國大部分文學刊物的最終命運。
而在全國數以百萬計的文學創作者和文學愛好者當中,名氣大到讓刊物歡迎的作家,不足千人。
別看這些人發一部作品可能就是幾百上千,甚至是好幾千塊,但很多人往往都是一兩年,又或者是好幾年發一部作品,平均下來收入並不比一般人高出多少。
如林為民這種效率奇高的作家,是極少數的。
剩下的不管是已經加入文協的兼職作家也好,還是純粹的文學愛好者也好,靠著寫作過上富足生活的人少之又少。
其中一小部分人的狀態是,本身有著本職工作,業餘寫作,偶爾發表了一篇文章,就相當於是多了一筆外快,改善了近期的生活。
更多的人是,除了浪費郵票、信封、稿紙錢之外,一無所獲。
林為民想了好一會兒,才明白自己之所以會有八十年代搞文學很賺錢這個念頭,完全是因為倖存者偏差的原因。
要知道他除了在穿越來的頭一年之外,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是在專業文學創作領域撲騰,身邊接觸的無不是在國內有名有姓的行業翹楚。
哪怕是最近因為作品沒辦法登上全國性文學刊物而倍感苦惱的程時旭,想在一般的地方性雜誌上發表點東西,也不費什麼力氣,靠稿費發家不太可能,但維持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您怎麼會想到找我呢?”林為民問道。
張奇笑起來,“說起來有些不好意思,我是聽說了您之前在米國出版,得了很大一筆稿費。”
“那我這是屬於露財了!”林為民玩笑道。
兩人又聊了幾句,張奇詢問林為民是否願意捐助一些款項,林為民沉吟不語。
張奇見狀,問道:“您是有什麼顧慮?不妨直接跟我說……”
張奇語氣誠懇的說完,林為民仍舊在思考著。
他現在有錢這件事,屬於名聲在外。
今天張奇找上門來化緣,他不捐是不合適的。
而且林為民自覺這幾年靠著寫作他確實也賺了不少錢,偶爾回饋一下社會也能讓他有些除了寫作所取得的成績以外的成就感。
既然肯定要捐,那麼要捐多捐少,捐的錢要用在哪裡,就是個問題。
林為民沉吟道:“我能問問,這筆錢如果我捐了之後,您打算怎麼用嗎?”
“我的想法是想成立一家基金會,如果籌集到了資金,資金的用途會有幾個方面。
一是對於條件貧困的作家給予一定的補貼,其中就包括我之前和你說的那些情況;
二是一些有助於推動文學發展的文化事業,比如可以為學校捐贈圖書,舉辦閱讀活動等等;
三是,如果有餘力的話,可以舉辦全國性的文學獎項、文學工程。”
張奇說完這幾點之後,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瞎想的,真正能做多少事,還是要取決於能募來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