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中原豈是滿人物,一遇英雲便化龍,一切從棋魂開始,王道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者見王修無事,放下心來。

“你無事就好,今日我與老友相逢,正是喜事一樁,小友來與我等一同喝杯水酒吧。”

王修爽郎笑道:“長者請,不敢辭。”

且說王修隨著兩人又回了船頭,那老者的女兒英瓊,還在船上煮酒,看到父親歸來,還帶著兩個人,微有些詫異,卻沒有多說話,坐在一旁不言語。

“英瓊,見過你週三叔。”老者對著女兒英瓊說。

女兒英瓊聽話,納頭便對白衣人一拜,白衣人受了半禮。

“京城一別,誰想在此重逢!人物依舊,山河全非,怎不令人腸斷呢!”

“是啊,我也沒曾想能再見到大哥,還有賢侄女,我看她滿面英姿,果是將門之女,大哥的絕藝一定是有傳人了。”

“賢弟有所不知。愚兄因為略知武藝,所以鬧得家敗人亡。況且她一出世,她娘便隨我死於亂軍之中,十年來奔走逃亡,毫無安身之處。她老麻煩我,叫我教她武藝。我抱定庸人多厚福的主意,又加以這孩子兩眼煞氣太重,學會了武藝,將來必定多事。我的武藝也只中常,天下異人甚多,所學不精,反倒招出殺身之禍。愚兄只此一女,實在放心不下,所以一點也未傳授於她。但願將來招贅一個讀書種子,送我歸西,於願足矣。”

“話雖如此說,我看賢侄女相貌,決不能以丫角終老,將來再看吧。”

女兒英瓊聽到這話,不禁眉頭一頭,臉上露出喜色,可又看了看她父親,有幾分幽怨,因為她父親不教她武藝。

王修不動聲色,看到這些,心下卻知道,她老父已經心若死灰,當年揚州之役已經打散了他的心氣。

“大哥此番入川,有何目的呢?”

老頭隱晦的看了一眼王修,心想這是個避於深山的人,應該無妨事,於是道:“國破家亡,氣運如此,我還有什麼目的呢,無非是來這遠方避禍而已。”

白衣人聽這言,喜道:“我來到四川,已是三年了。我在峨眉後山,尋得了一個石洞,十分幽靜,風景奇秀,我昨天才從山中趕回。此外我教了幾個蒙童,我回來收拾收拾,預備前往後山石洞中隱居,今幸遇見了大哥。只是那裡十分幽僻,人跡不到,猛獸甚多。你如不怕賢侄女害怕,我們三人一同前往隱居,以待時機。尊意如何?”

老頭聽著高興起來道:“如此甚好,但不知此地離那山多遠?”

“由旱路去,也不過八九十里。你何不將船家開發,到我家中住上兩天,同我從旱路走去?”

“也好,只是,這船家今日被王修小兄弟教訓打暈了過去,明天要是過來了,怕是有個麻煩,還是走陸路吧。”

“也好,這樣吧,明天你先去,我還有個約會,不能接你去,好在不算遠,走陸路也就一天的路程,到了後,你到峨眉山前村,找蒙學周淳即可。大哥,我便在舍侯架便了”。

說罷,這白衣人就要離去。

王修知道這時不說,怕是就真的離別了,當下頓足沉吟一聲,看向兩人決定撒一個彌天大慌。

“等等,兩位。”

王修顧作嘆息的道:“哎,當年揚州之役,十日屠城,卻不知故人死於蠻清屠刀之下的亡魂是否安息,不知兩位可還記得?李寧,周琅,當年齊魯三傑的豪氣,現在看上去似乎丁點都無,只有兩個垂垂老矣的老頭子了啊。”

王修這話一出,老者與白衣人齊齊色變,當下神色大變,目有兇光殺氣。

“你,你是何人?怎知的我們身份。”

“我?先別管是誰,李寧,周琅,我只問你們一句,還記得你們的兄弟楊達的仇嗎?想讓楊達的亡魂安息嗎?想讓當年死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漢家子民們安息嗎?”

揚州十日,十日不封刀,嘉定三屠,三次大屠殺!

不論是哪一個,這血,這恨,都堪比後世南京大屠殺,六十年後,中國人都忘不了,這兩個又是當年的齊魯三傑,這兩個血性漢子,又怎麼可能忘的了這血恨?

只聽這一言,那老者,不,應該說是李寧,李寧已經是老淚縱橫,顫抖著肩膀。

“忘?我到是想忘,倒卻怎麼都忘不了,當年揚州十日,我那可憐的二弟就是心存故國,被仇人所害,死在了屠刀之下,那些血,日日夜夜在腦海裡,一日都忘不了。”

周琅臉色也是煞白,顯然也想起了不好的記憶。

徐徐嘆氣著道。“忘不了,只是,只是故國已亡,物是人非,如今只剩下大哥與我,時時還要擔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魔主之君臨

參江

我為劍者

徐徐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