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欄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村事,小村潛龍,路邊欄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剛離開神山後,一路風平浪靜,這應該是神龜知道他的船小,在波濤洶湧的海浪中不好行馳,好意送他一程的。
哎呀,忘了問神龜這個\"敲門磚\"是什麼個用法了,這個老神龜也不說明白點,只說將敲門磚放入海水中,它就能感應到,這也太攏統了。
小船靠近海岸時,從岸邊看去,人們只見一條小船像箭一樣向岸邊急馳而來,近丈高的海浪紛紛給小船讓道。其實在楊剛的小船上看到的只是一條平靜無浪的海面,小船被楊剛搖得飛快而已。以楊剛現在的功力,他都不敢用力轉動船漿,怕小船受不了散架了。
回到京城後,丞相楊綿風向楊剛彙報了這一年多來大成國的事情,主要有五條:
一,國事穩定,國民安居樂業。
二,朝堂運轉正常,地方節制通達到位,朝臣和各地官員恪守其職,地方安寧。
三,邊境安定,各國都有使者前來恭賀大成國立國,願互為友好。
四,朝臣及官員均按要求向大帝宣誓效忠後才錄用履職。
五,已按大帝規定,從朝堂到地方州縣設立了各級監察機構,確保了楊家王朝的中央集權和精細管理。
除了這五大條,丞相楊綿風還向楊剛說了幾點情況。
一是主管宗門的南宮望報告,南象兩宗和紫山宗的靈虛境以上武功強者總數已達到五千人,他們都要求加入大成國的靈虛兵團,為國效力之熱情高漲。
二是現在大成軍力強大,經過兩年的休養和擴充,大成軍已從立國初期的一百二十萬增加到了兩百萬,其中騎兵五十萬,海軍兵二十萬,陸軍兵一百三十萬。
三,對於老家那敏村,丞相楊綿風自主作了這樣的安排,就是將那敏村全部劃為帝王村,設立帝王地,將所有外姓全部遷出那敏村。對遷走的所有外姓人,按戶估算財產,大成給予合理補償,要集居成村的,任其自選村址,大成免費供給用地。
這個事已安排妥當,並已派人前去建設王地,
楊剛知道大伯這是不想讓他做惡人,所以自主做了這個安排。兩年前大伯和太祖皇楊福祖就和他透露過這個想法,只是楊剛讓為大成國初立,時機還未到,才沒有動,現在既都實施了,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楊剛道:\"在施行過程中,有不願意遷走和不服的嗎?\"
\"明面上沒有,暗地裡是怎麼想的就難說了。\"楊丞相道。
楊剛心想,不願搬離那敏村的肯定有,就算你給的補償再合理再高,也難以買到全部人的自願,畢竟離開生養了世代人的家園,總會有不甘的心結。
楊剛想到了兒時的玩伴玉光文,問道:\"靠附楊家的玉家也遷走了嗎,遷到什麼地方去了?\"
楊丞相不知大帝為何有此一問,就道:\"所有外姓的黃姓,賴姓,韋姓和玉姓都遷走了,留在那敏村的楊家人也沒有幾戶。那敏楊家人封賞的封賞,做官的做官,剩下居住那敏村的幾戶楊家人,不久後也要離開那敏村,去封地或所任官府地居住了。\"
丞相楊綿風又道:\"哦,還有一事,就是玉家的玉光耀和玉光文兩兄弟,前段時間來過京城,是朝官總監楊綿澤說的,也不知是何事,可能是來京城玩的吧。我記得玉光耀是那花廟徒吧,怎麼無事會來京城遊蕩呢?\"
楊剛心想,這就好,他本來就想叫玉光文來京城一趟,給他這個兒時玩伴分享他的成就,這下好了,不用派人去找了。
\"他們還在京城嗎?讓他們來見一面吧。\"楊剛道。
\"這好辦,找總監來問就知道了。\"楊綿風道。
楊綿澤原是那敏楊傢俬塾的五個先生之一,曾在楊剛入塾之後教過楊剛習文,在大成立國之後,楊剛將楊福禮封為太師,兼太學府首教,楊綿澤等四位先生則安排在國子監任職。
玉家兩兄弟來京城找到楊綿澤,是因為楊綿澤是玉家姑丈。其實兩兄弟來京城並不是尋親或遊玩,而是為了外姓遷出那敏村的事,他們是想問懷遠大帝,看能不能讓玉家留居那敏村。楊綿澤知道兩人來意後,說懷遠大帝正在潛修,不在京城,現在打理朝事的是丞相,最好等懷遠大帝回京後,再找大帝求情,也許會有希望,要兩人先在他的府中暫住一段時間,大帝回來後再通知他們。
這天,楊綿澤接到旨意,懷遠大帝要召見玉家兩兄弟,讓他帶玉家兩兄弟進宮面帝。
兩個時辰後,三人來到宮中,由內宮總管,公主楊秀靈將三人帶到修心殿。這個修心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