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欄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0章 南象大善國,小村潛龍,路邊欄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成紀元十七年一月一日,南象大陸建立了\"南象大善國\",這一年也成了南象大善國紀元一年,國慶節就是每年的一月一日,華夏成為大善國的國省,是大善國的政治集權中心。
大善國總統是懷遠大帝,國都設在大成國省京城,總統由楊家皇族承襲產生,總統是全大陸軍政民的最高統帥。
大陸原有國家不論大小均設為省國制,原則上由扶植的各省國貴族傀儡擔任省國長,省國長上設總督(相當於國王),
總督由總統委派,任免權在於總統,就是說總督受制於總統,對總統負責。
總督和省國長的爵位可世襲,總統可以對總督以下官員賞賜和剝奪其爵位和職位,也就是說,總統就是大善國的皇帝。
中央集權實行皇權總統專制,集中政權,兵權,財權,監察權,皇族世襲總統之位,立長為尊。
地方管理方面,設省國,大府,州,縣,鎮,村進行節制。對官員的官職考核任用,以重善治抑惡行為標準,能者上位,文武並重。除了總督一職必須是華夏人和省國長可以世襲之外,其他官職的官員不論出處,以善者能者為任。
大善理念成為了大善國的國法基礎,所有國法民規都要圍繞著大善理念來制定,目的就是要實現大善理念的宗旨,讓善良大行其道,讓人間充滿愛。
這些國法制度的主方向當然都是懷遠大帝楊剛制定的,他綜合借鑑了歷代王朝的興衰存亡的統治方法,考慮到了造成封建割據和威脅皇權的種種因素,徹底消除了文臣、武將、女後、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種人的專權獨裁,為他留在凡界的後代打下了統治基礎。
就中央集權來說,皇權以下主要設有中書、樞密、三司,監察,分掌政、軍、財,諫四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樞密使、三司使,監察使四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
大善國的官職制以華夏官職製為藍本,並經過參考大陸各國的節制方法,因地制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制定,比如總統和總督制就是借鑑了大陸一些國家的管治方法。
具體來說,大善國的朝廷從宰相到朝官,地方官從省國長到鎮村各級,均設官分職、分割各級長官事權,以削弱主官之權力。這樣,有些官只是空名,不是實職,其概念只是拿俸祿而已,又稱為“寄祿官”。按照這個制度,一般官員都有“官”和“差遣”兩個頭銜,有的官還加有“職”的頭銜。“官”只是用來定他可以領取俸祿的多少,而職和差遣才有實際的權力。
例如尚書,侍郎,卿這些官名只用作定品秩、俸祿、章服和序遷的根據,因此稱為正官或本官,又稱階官。
差遣是指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又稱“職事官”。差遣名稱中常帶有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等字,例如知縣、參知政事、提點刑獄公事之類。
凡寄祿官(本官)高於職事官(差遣)一品者,叫做“行”,高於二品及以上者,叫做“判”,凡寄祿官低於職事官一品者,叫做“守”,低於二品者叫做“試”,再低者叫做“權發遣”。官階按年資升遷,即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而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
至於“職”,一般指三館(昭文館(藏書)、史館(修史)、集賢院(校書)和秘閣中的官職,如大學士、學士、待制等,是授予較高階文臣的清高銜頭,並非實有所掌。
官稱和實職的分離,雖然生出大批朝官和地方官,卻有利於皇權直接掌控人事大權,隨時提拔官階較低而有才能者擔任要職,撤換無能之輩。楊剛深知,人事大權是統治者的重中之重,只要掌控了人事,就掌控了一切。
除了官職的控制,對軍隊的管制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對禁軍和近衛軍的掌控尤為重要,都說禁軍就是身邊虎,抓牢方成護身符。楊剛的後代不可能如他這般強大,他的餘蔭也庇護不了多少代,所以依靠集權專制和定下一套皇權制度辦法,他的子孫後代才可以統治萬年長。
接照原大成國的定製,大善國的禁衛軍也要設有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合稱三衙。三衙的長官分別稱為殿帥,馬帥,步帥,合稱三帥,用文臣主持的樞密院與三衙互相牽制,實行以文制武,而三衙又各統一部分兵力,以便互相制約,其目的是為提高和鞏固皇權,防止武夫兵變。
在中央集權朝堂中,除了為總統辦事的中書主政,樞密主兵,三司理財的朝廷管事三巨頭,還有一臺,二院,三省,五監,六部,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