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欄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章 文武相融(2),小村潛龍,路邊欄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告辭了福禮先生,楊剛走去一班上組小院。此時楊長成也來了,見楊剛來到後,說道:\"少爺,下午是課習儒學,據說儒家學說學問可大了,也是很難學的一門課程呢。\"

\"哦,看先生怎麼說吧。\"

楊剛心想,在我楊剛這裡就沒有難學這兩個字,只要是用文字寫成的,在我這裡都不是事。不一會,楊綿澤先生走進了院子,手裡還拿著幾本書。綿澤先生對楊剛說道:\"楊少爺,這是你的書,你上來拿吧,以前你沒學過的學問,先生會抽時間給你補上的。\"

楊剛應是,上去將書拿了回來。

綿澤先生說道:\"大家安靜,今天我們來學儒學。儒學,是儒家學說的簡稱。儒學起源於東周春秋時期,儒學主要是以孔子,孟子,荀子,諸子為代表,尊奉孔子為宗師。儒學主要注重於孔子,孟子的著述,如四書五經,孝經,周禮等等。其中心內容就是德,民,仁,忠,讓,智,溫,恭,寬,等諸方面......。\"

綿澤先生洋洋灑灑的講了一大篇,然後讓學子們自己領悟其中的含義,就離開了小院。

楊剛沒有去管什麼儒家,他正將拿回來的書一頁頁的翻看,將書本全部記在腦中。幾本書看完後,他內視氣海時,果然氣海有了微小變化。這麼看來,自己的修煉確實又多了一種渠道,就是修文也可以提升修為了,仙念當真是強大無比。幾本書看完也到了放學時間,這時姐姐來到了第三小院,楊剛別過楊長成,和姐姐一起回家。路上,秀禎問道:\"弟弟,下午學的什麼?\"

\"儒家。\"

\"是四書五經嗎?\"秀禎問道。

\"不是,只講了儒家要義。\"場剛道。

\"姐姐已經學過了,儒家學問博大精深,姐也只是學到了一點毛皮,弟弟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姐,姐姐會盡心教你的。\"

\"不用,姐,你把你所有的書給我看一遍就行。哦,晚膳後你還要再教我識字,把你所認識的字都教給我。不認識的我再去問先生。\"

\"好的,只是你現在已經認識六千多個字,姐只認識五千多字呢,恐怕教不了你了。\"

\"沒事,不認識的,不是還有先生嗎?我就去問先生。\"楊剛說道。楊剛知道,只要識字越多,以自己仙唸的能力,什麼學問都可以看通透。

晚膳後,秀禎將自己的書籍全部拿給弟弟,並將自己所認得的字全部教給弟弟。楊剛打算這兩天就去找福禮和綿澤,將餘下的識字帖全部學完。也不知先生是不是也識得全部字帖,管他呢,再學個兩千字,應該是足夠用了。

打定主意,楊剛和娘打了聲招呼,他要去後山練武場看看,選一個地方修煉,這兩天總感覺可以突破元氣境二層了。楊夫人叮囑道:\"兒子,不要過那花石橋那邊。另外,不要玩得太晚了,明兒還要上私塾呢!\"

\"兒子知道,娘放心!\"說罷,出門往後山而去。

此去後山並不遠,也就一里上下,楊家練武場就在後山腳下,路過練武場時,楊剛見有很多楊家子弟在練武場內習武,他沒有進去,練武場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在禁地值守隊員對練時他就看過了。過了練武場就到了後山,後山是那敏山的最高峰,說是峰,其實只是一個土坡,不到百丈高。山上到處是松樹,樟樹和苦練樹,還有雜木。楊剛在山頂找到一棵大樟樹,樟樹旁正好有兩塊巨大的石塊,大樟樹被兩塊巨石夾在中間,樟樹的樹根沿著兩塊巨石石縫鑽入地下,樹幹緊靠巨石而立。兩塊巨石形狀各異,最大的不同是一塊表面光滑,如一個巨大的鵝蛋陷入土面。另一塊巨石表面犬牙交錯,突出的石刺尖鈍不等,高低不一,人都難以待在上面。這些尖石刺不知是由於雨水衝擦形成還是什麼原因造成,反正不會是人力做成。

楊剛飛身上那塊平滑的石頂,上面正好有一丈見方的平面,真是個修煉的好地方。楊剛盤膝坐下,拿出十顆靈石,現在他感到元氣境一層的關口十分的鬆動,似乎修文形成的靈氣比吸收靈石靈氣更有益於氣海。他今天只認識了六千多字和看了幾本書籍,就感覺到好像用靈石靈氣修煉了一個月的效果。

坐好之後,他將一顆靈石放在了膻中穴上,兩手各拿兩顆靈石,開始調理氣息,然後吸收靈氣,將靈氣慢慢匯入氣海。一段時間後,當吸入的靈氣與文修所化成的\"文氣\"在氣海中相遇時,兩股氣流即融合在一起。此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只見融合在一起的氣流匯入氣海之後,原來濃白色的氣海氣體變成了淡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武神養成計劃

白色鳥風

新神鵰俠侶之過芙戀

清雲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