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艦艏迎敵有問題
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艦艏迎敵有問題,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英國艦隊的指揮官約翰傑維斯而言,他不得不執著於派遣快速戰艦搶佔t位。
因為現在,海面上的形式是更加靈活的中國艦隊的主力艦隊排列成為縱隊,環繞著英國艦隊的主力展開。
而偏偏,英國的主力艦隊是橫隊縱隊組成的複合戰陣,這種複雜的陣型要在海面上不斷轉向,可是非常考驗操艦和協調、組織能力的。
後世的北洋海軍肯定是玩不了這種複雜的陣型的。
但是現在的英國海軍卻可以。
不過
約翰傑維斯也很清楚。
如果讓中國人的艦隊一直繞著他們的主力艦隊轉向的話,他可不敢保證,組成這種複雜戰陣的英國艦隊能維持陣型多久——說不定轉個一兩圈就自亂陣腳了。
因此。
他必須要搶時間——首先要打垮中國人的巡洋艦分艦隊,然後用自己的巡洋艦去騷擾中國人的主力艦隊,阻止他們在海面上的行動,限制他們的活動空間。
面對英國人的18艘巡洋艦。
張保也不得不把自己手裡面的護衛艦都派遣出去——他必須要保證主力艦隊的火力。
但其實,但雙方都在加碼巡洋艦隊的時候。
兩邊幾乎是分成了是股規模相當的艦隊的對決。
大明海軍這邊,是八艘鎮級戰列艦加上四艘洪級巡洋艦組成的主力艦隊。
而在英國人那邊,是三艘巨人級戰列艦,三艘勇士級戰列艦,八艘蹂躪級戰列艦,同時還搭配了部分鐵甲護衛艦,不過核心顯然就是那十四艘戰列艦。
以八艘戰列艦和四艘巡洋艦隊對付總噸位比自己大了不少的戰列艦,是必須要得到足夠好的戰位才行的。
現在在海面上,雙方主力艦的對峙反而不是關鍵,兩邊的快速艦的對決,反而成為了焦點。
“中國人又派出了10艘威級護衛艦!”
得到訊息的約翰傑維斯眉頭緊鎖。
他本來對大明海軍裝備最為廣泛的威級護衛艦這種排水量只有一千五百噸的小船不屑一顧。
認為這是身為陸地國家的大明帝國的某種短視——建造這麼多的小鐵甲艦根本沒什麼用。
大海上。
是鉅艦統治的時代。
但是現在他不敢這麼想了。
因為這些威級護衛艦的火炮威力還是很可觀的,他們裝備的是90毫米速射炮(三十明寸),這種火炮雖然無法發射穿甲彈,但它們拋射的90毫米口徑爆破彈的爆炸威力,在之前雙方短暫的交火之中,就已經展現了出來了。
根據情報。
大明帝國印度洋艦隊這一次編入了二十艘威級護衛艦,除了四艘護衛艦保護運輸船向印度方向退卻之外,其餘的護衛艦都編入了巡洋艦隊之中。
如此一來。
現在對方手頭是有16艘威級護衛艦,再加上4艘洪級巡洋艦,一共二十艘戰艦組成的快速艦隊。
而自己這邊是十八艘巡洋艦——有幾艘還是非常老舊的老式巡洋艦,為了應對這一次大戰臨時從船塢裡面拖出來修繕之後開上戰場的。
有十二艘是主力艦,其餘六艘都是第一代的鐵甲艦產品,火炮都不是旋轉炮塔,幾乎就是樣子貨,只是拉出去撐場面的——所以在計算主力艦隊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把這六艘第一代鐵甲艦算進去,只不過,英國海軍內部認為,這種第一代鐵甲艦並非毫無價值——至少他們可以作為肉盾和撞擊的力量,所以在這種大決戰的背景下,他們還是從軍港裡面拖了出來。
但現在雙方都是在縱隊形成平行線的情況下。
如果是雙方的火炮對射
約翰傑維斯驚訝的發現。
就是靠著四艘巡洋艦和16艘護衛艦,對面的中國人的艦隊的火力忽然就不遜色於擁有十八艘大船的英國艦隊。
現在的約翰傑維斯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兩難。
如果要繼續加碼快速艦隊這邊,他已經無船可派了
因為他手裡的巡洋艦都派出去了。
難道要派遣幾艘小巡邏艦過去?
那能頂什麼用。
“不如用巨人級去攔截吧?”
威爾史密斯提出了一個讓約翰傑維斯乍一聽覺得很荒誕,但是仔細想想卻覺得有點道理的建議。
讓巨人級這種超級戰列艦去執行巡洋艦的任務。
這不荒誕嗎?
但是仔細一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