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諸子的義務
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一章、諸子的義務,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則徐,怎麼說話呢?”
林鳴鶴急忙出列。
“皇上”
朱道樺擺擺手,然後看向了稚氣未脫的少年。
這可是當朝大紅人,年僅十一歲就成為了秀才,導致大明朝又緊急給科舉制度打了個補丁——年滿十六週歲才能參加科舉1
畢竟。
這大明朝秀才可是能當官的。
年僅十一歲就去下面的做官?
這也太兒戲了。
不過林則徐是光明正大考上的。
所以這個秀才官還是要給。
所以現在就調到了中都,給朱皇帝磨墨遞筆了。
這個差事可把不少勳貴們都羨慕得眼睛都紅了。
十一歲就在皇帝身邊,當上了天子近臣。
這個林則徐,究竟是有什麼本事,竟讓朱皇帝對他這麼好?
不過林則徐卻似乎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意思。
他一門心思想著要外出為官。
“官是不能給你的,等皇家小學開學了,你就去小學讀書,然後再念中學,再考大學,等你大學畢業再說。”
朱皇帝已經給小林則徐都安排好了。
民族英雄嘛。
怎麼也得多點優待。
隨後朱皇帝勉勵了一番林鳴鶴和曾阿大兩人,第一批最大規模的船隊已經開始在準備了。
一個月後,他們將會率領第一批前往新大陸的移民出發,前往金山城。
其中包括了一千名軍官,八千多名壯男,以及跟隨前往金山探查礦產和土地的商隊,同時還有醫生、教師等各類人員。
這第一批前往金山的人員,是要去完成一系列開拓的工作,以為後續接下來幾乎每個月都會到來的船隊做好迎接的準備。
而實際上,這只是大明官方支援的移民計劃。
為了能調動民間的力量。
大明朝不少報紙都在報道新大陸的富饒,同時議政院還透過了【新大陸圈地法】、【新大陸武器持有法】等一系列法律,鼓勵民間進行對新大陸的探索和移民。
大明朝廷的重點,是建設金山總督府,以金山為中心穩站穩打。
但同時開放大明民間的力量對新大陸西海岸的探索和開拓。
雙管齊下。
雖然這麼做,必然會導致後續朱皇帝的兒子們不太好管新大陸的持槍移民。
但同樣的。
朱皇帝很清楚,未來並不是獨裁君主的時代了。
他的兒子們需要的是軍事才能,只有能領導軍隊,擊敗新大陸的對手,在新大陸進行開疆拓土,行夏君夷民的有為之君主,才能有資格在新大陸立足。
總之。
接下來,未來十年。
朱皇帝主要就在做兩件事。
第一、對三個方向輸出漢地的過剩人口,分別是東北、海南島以南的東南亞諸島乃至澳洲,以及新大陸,重點在新大陸。
第二、用財政手段繼續鼓勵工業化的發展。
當然了。
造娃也是很重要的。
但主要還是這兩件事。
就在朱皇帝的船剛剛抵達中都的江港的時候。
朱皇帝還沒下船就得到了好訊息。
暹羅公主,鄭妃誕下一子。
朱皇帝聽到訊息之後也給隨行的官員、護衛們喜氣洋洋的發了紅包。
到現在。
朱皇帝已經有了二十個子嗣。
其中有12個兒子,8個女兒。
二十個子女全部都挺健康,沒有夭折的。
這主要是得益於大明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朱皇帝本來就是幹醫生的嘛。
所以對這個還是挺重視的。
道樺大學的醫學系是現在世界上最領先的醫生培訓機構。
所以。
得益於醫學的進步和大明朝對基礎醫療的投入,整個漢地面臨的不僅僅是現在過剩的人口,還有因為醫療進步帶來的新一輪的人口爆炸。
迅速膨脹的人口,既是壓力,同時也是大明朝繼續對外移民的動力。
現在大明朝已經基本上把亞洲大陸東部的地盤佔了,有的是直接領土,有的是屬國,有的是分封諸藩。
尤其是人口稀少的東北地區以及在日本武士們的辛勤工作下也變得有些空曠的南洋。
但是這還不夠,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