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小農經濟在瓦解
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二章、小農經濟在瓦解,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其實他很清楚現在大明朝在發生什麼。
傳統的小農經濟,逐漸在瓦解。
大明朝的農村開始朝著一個新的時代轉型。
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
尤其是那些實際承擔了轉型的代價的底層農人們。
大明帝國和之前所有的王朝都不同。
朱皇帝建立的這個王朝,正在以最深刻的方式影響著這個古老的國度。
老樹上腐朽的枯木和老皮在掉落。
取而代之的新芽,卻並不知道能否給這一株古木帶來真正的新生。
此時此刻。
朱皇帝在自己的江北行宮接見來自朝鮮的一些大臣。
身穿著紅袍的朝鮮大臣們跪了一地,不少人還在低聲抽泣。
“皇上平壤被攻破了。”
朝鮮在中都的打成紛紛來到江北行宮,向朱皇帝哭訴。
正在說話的是趙甲坤,趙甲坤現在可真的有點老淚縱橫的意思。
這顯然是被從朝鮮傳來的訊息嚇壞了。
朱皇帝的臉色很平靜。
最近的國際形勢對大明帝國太有利了。
周邊沒有什麼能威脅到大明帝國核心利益的勢力。
大戰也逐漸消敉。
奧斯曼帝國為了換取大明帝國不繼續向俄羅斯帝國輸送武器。
他們在【伊斯坦布林條約】上簽字了。
奧斯曼帝國將蘇伊士地峽和伊斯肯德倫港透過租借的方式,租借給大明帝國99年。
與此同時。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帝國簽訂了【大明-奧斯曼關稅協定】。
雙方各自給對方最惠國待遇——兩國的商品都可以以最低關稅進入各自的市場。
不過這個條約很顯然是對大明帝國單方面有利的。
因為大明帝國現在才是世界工廠。
他們出口的東西太多了。
而奧斯曼帝國基本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出口的。
哦。
等他們有東西出口的時候——比如說當阿拉伯地區的石油開始變得有價值的時候。
給進口石油最低關稅,反而還對大明有利呢。
奧斯曼是個封閉且龐大的帝國。
現在這個國家的市場對大明徹底放開。
也就是說。
距離大明帝國的商品以奧斯曼帝國為中轉站,大規模進入歐洲的時候也不遠了。
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大明帝國終於在地中海得到了一個港口。
一旦大明帝國的印度洋艦隊進入地中海。
那大明帝國就有了用武力來影響歐洲國家的能力了!
不過艦隊要進入地中海可不容易。
伊比利亞半島和西非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那麼狹窄,又掌握在西班牙人手裡。
海軍要繞過好望角,再向北航行上萬裡才能抵達。
如此漫長的遠征,再打破直布羅陀海峽的封鎖線進入地中海,光是想想就覺得太難了。
如果能開通蘇伊士運河那就方便多了。
朱皇帝一百年想著,一邊冷眼看著這些朝鮮官員們的表演。
等朝鮮的官員們表演完畢之後。
朱皇帝才咳嗽一聲說道:“諸位,朝鮮之問題,不在軍事,而在於政治,在於兩班豪門對一國財富權力的壟斷。”
“臣臣等萬死。”
朱皇帝還沒把話說完呢。
一群朝鮮官就急忙開始磕頭了。
朝鮮走到現在這個局面,和兩班肯定是脫不了干係的。
不過這些人也不擔心朱皇帝真的拿他們開刀。
畢竟。
大明十四皇子要做朝鮮王,還是離不開這些人的。
朱皇帝卻似乎對官員們的磕頭沒什麼興趣。
他繼續說道:“朝鮮的核心問題在於兩班特權和土地兼併,兩班不納糧,不服役,又壟斷了朝鮮官職,以至於底層沒有任何上升之路,至於土地兼併,全朝鮮七八成的土地都在幾個大戶手裡,這樣嚴重的土地集中,真可謂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底下的大臣們頭頂在地上,不敢言語,但身體卻開始發抖了。
聽這一番話的意思
天子,是要向兩班動刀了啊。
“大明既為朝鮮之父,那朕自然是對朝鮮百姓負有責任的,既然朝鮮問題根源在此,自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