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士兵的積極性和新戰術
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四章、士兵的積極性和新戰術,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咚咚咚咚咚!
錫爾河畔。
在這人煙稀少的荒原之上。
這裡是亞歐大陸游牧帶的中央。
歷史上。
無數在東方大帝國出塞的軍隊驅趕下的遊牧部族,就是沿著這一條遊牧帶滾滾向西,鞭笞著西方的國度。
匈奴,突厥,蒙古。
每一次來自東方的遊牧部族西進,都能給西方人帶來血的記憶。
於是乎他們發明了不少一聽就很不得了的名詞。
什麼上帝之鞭啊,什麼黃禍啊之類的。
但這一次。
出現在這裡的並不是來自東方的遊牧部落——嚴格來說,大明徵西軍同樣也是在蒙古高原的遊牧部落之中徵兆的勇士。
但他們的組織模式無疑是相當先進的。
而且他們使用的也不是什麼弓箭和彎刀。
甚至都不算是傳統的騎兵大部隊。
而是騎馬機動,下馬步戰的騎馬步兵!
此時此刻。
雙方都在擂鼓進擊軍。
一個師的俄軍已經在錫爾河南側的河畔擺出了三排橫隊,同時還有幾隊騎兵擺在了步兵橫隊的兩側,在步兵橫陣後方還佈置了大口徑臼炮陣地。
看來俄軍也是裝備了大量的爆破彈的“新式陸軍”。
俄軍指揮官此時就站在陣地後方的一處高地上,站在馬登上舉著望遠鏡目不轉睛的盯著前線。
這一戰。
算是俄軍在經過兩年的“軍事變革”之後第一次面對明軍的陸軍。
這是一場正面的較量。
以此同時。
這也是前裝線膛槍和後裝線膛槍的正面較量。
和明軍這邊是朱皇帝力主用後裝槍替代前裝槍不同——即便如此,在明軍元帥府的參謀之中都有不少的爭論。
在俄軍這邊,這種爭論就更大了——大部分的沙俄的高層支援前裝槍。
理由當然很多了。
首先是後裝槍機械結構複雜,以俄羅斯的工業能力很難大規模製造。
其次是後裝槍射速太快,對軍隊後勤壓力也很大。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後裝槍的射程遠低於前裝槍——這是反對者的主要原因。
而這一場戰爭的結果無論如何,都會結束這一場爭論,因為對面的明軍普遍裝備的就是後裝槍,而俄軍這邊清一色的是拉了膛線的前裝槍。
“希望我們能贏吧”
穆薩耶夫想道。
他也研究過後裝槍。
在拆卸之後,他不得不悲觀的承認。
如果說陸軍的未來是後裝槍,那俄羅斯帝國可能就咩有未來了。
因為俄羅斯帝國落後的工業能力根本無法支撐幾十萬大軍換裝後裝槍的需求。
而對大明帝國、不列顛、法蘭西,甚至是普魯士等工業能力更強的國家來說。
他們完成後裝槍換裝的難度遠低於俄羅斯!
這一戰如果失利。
那俄羅斯帝國的未來也就失去了。
和出動了一個師一萬多人的俄軍不同。
明軍出動的先頭部隊可能就是兩個步兵加強營,大約三千人。
他們擺出的同樣是步兵橫隊,在兩邊還有騎兵壓陣,而讓穆薩耶夫更加註意的是在步兵大陣後面的剛炮兵陣地。
二十多門榴彈炮被拉了出來,黑洞洞的炮口斜斜指向天空,炮管的粗度不如俄軍的臼炮,但穆薩耶夫知道,這些榴彈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超過俄軍裝備的那些還在發射木託彈的傻大黑粗的臼炮。
“參謀長!羅剎鬼馬上要發起衝擊了!”
在同一時間。
在明軍戰線的後方,方鈺站在望樓上,舉著望遠鏡盯著俄軍的陣線。
俄羅斯人身上穿著的灰藍色的軍服,排列成整齊的佇列,前方是一波波的散兵。
而在明軍這邊雖然也有個橫隊,但要說整齊程度還是不如對面的俄軍——現在明軍的戰術條例裡面,排隊槍斃已經被取銷了。
取而代之的是以連排為單位的突擊群。
“第一營出動,以散兵佇列靠近,距敵兩百步臥倒,狙擊兵前進兩百步後跪姿迎敵!”
隨著命令下達。
一千名在明軍步兵在自己的前擺出了兩撥那紅色攻擊線,不急不緩向前畢竟。
看來明軍也沒什麼新鮮的打法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