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指生為死和旗將漢兵【求全訂】
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七章、指生為死和旗將漢兵【求全訂】,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兩千六百多名綠營武官附逆從賊?!
這
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這些大清朝的綠營經制官可都是世受國恩啊。
漢人。
果然不可信!
“劉墉,你說說,我大清朝的八十萬綠營兵,還能信嗎?還敢信嗎?”
劉墉是當世大儒。
名望甚高。
他聞言後當即跪直了身子。
“萬歲,綠營兵可信不可信,關鍵在於萬歲一念之間。”
“我一念之間?”
“萬歲,大清何以得天下?”
劉墉的問題讓乾隆的怒火熄滅了不少。
今年七十九歲的乾隆身體健康狀況還算好,思維還算清晰。
作為一名牢牢掌控大清帝國五十五年之久的皇帝。
乾隆當即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是啊朕差點上了朱道樺的當了!”
乾隆來回踱了幾步。
“幾千名綠營武官集體投降,這裡面肯定有詐!”
“傳旨,綠營武官和廣東官員集體投降乃逆明離間滿漢之策,朕一概不信,這些官員都已殉國,都是我大清忠良,他們的家人也要好生照料,不可寒了忠良之心!”
好一招指生為死!
對於乾隆來說。
兩千多名綠營武官投降,十萬南方綠營被擊潰的造成的軍事上的影響,遠遠小於這件事情造成的政治影響。請下載app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軍事上雖然南方諸省綠營損失將近十萬。
但是本來在這大清朝。
能打的部隊都在北方。
像是索倫騎兵、內外蒙古的騎兵之外。
就綠營兵。
也是以陝甘綠營為精銳。
至於南方諸省的綠營。
本來就不是太能打。
而且還在統屬上也非常分散。
以廣東的綠營為例。
幾萬人馬。
分屬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廣東提督、水師總兵、各府總兵分別統轄。
平時當然是為了防止地方將領擁兵自大而採用的互相牽制的統兵辦法。
但是在戰時。
這種辦法就不太合適了。
因此損失的這些南方綠營兵人數雖然多。
但是對於大清朝來說。
還遠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反而是數千名綠營武官投降,一下子就揭開了大清朝誰都知道,但是誰都不能講,不能擺在檯面上的問題:以少臨大,以滿馭漢!
這大清朝。
是滿洲八旗的大清朝。
大清朝之利。
有一大半都是屬於滿洲八旗的。
整個大清朝就是一個奴役絕大部分的漢人,以供養幾百萬的八旗鐵桿莊稼的體制!
這些綠營漢人武官的投降。
開啟了滿洲統治階層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不安——他們和漢人不是一路人,他們甚至隨時做好了重新返回東北的野林子的準備。
而這些漢人的投降也可能會起到極壞的示範效應。
讓綠營軍中軍心浮動。
這八十多萬的綠營兵如果亂了起來。
這大清朝這一攤鋪子也就維持不下去了。
畢竟從康熙時候開始。
這大清朝的武力支柱就已經變成了綠營。
另外一方面。
漢官階層也不能亂。
要是沒有漢人官僚幫襯著,這大清朝哪裡能統治這麼大的區域。
漢人武官、文官都亂不得。
那這件事就不能搞擴大話,不但不能追究,還要儘可能的掩蓋。
於是乾隆就只能捏著鼻子,把那些投降朱道樺的綠營武官和漢官都“說死”。
一個兩個的都成了大清朝的鐵桿忠臣了。
“萬歲爺英明。”
劉墉高呼。
可不是英明麼。
要是乾隆抓著這件事不放,非要給那些投降的綠營武官、廣東當地文官的治罪,把他們的家人都拉出來來個九族消消樂。
這樂子可就大了。
整個綠營上下軍心不安不說。
地方上的漢人文官怕也是噤若寒蟬。
如果是太平盛世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