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戰中原,戰印度。
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戰中原,戰印度。,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教匪在關中折騰了快一年了,他們也不回滿足於只得一個關中”
福康安騎在馬上,正在和一眾綠旗兵軍官們巡視軍營。
七萬多山東、安徽的地方士紳們組織的綠旗兵一下子湧到了陝州。
乾隆還下令河南地方上要支應這七萬多人的糧草,另外還要征夫十萬隨軍做苦力。
這河南如今成為了清廷和太平天國對峙的前線。
這邊是清軍糟糕的軍紀,或者說是福康安等清軍高層有意放縱下時有發生的縱兵劫掠。
這邊是隨時可能破關而出,席捲一切滾滾北上北京的天國大軍。
河南人民這個苦,看來一時半會兒是消停不了了。
此時十萬民夫正在熱火朝天的修築工事。
若是天國大軍從通關出,此處就是必經之地。
依託工事,就能把天國大軍堵住。
相反。
若是要攻入關中。
也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囤糧之地才行。
這工事就必須要修得堅固才行。
“只可惜去年忙著和逆明大戰,倒是讓這教匪成了氣候!”福康安嘆了一口氣說道。
“如今剿匪在關中分了地,算是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更加難對付了!”張若藹皺著眉頭說道。
“沒什麼不好對付的,總比他們滿天下流竄要好對付!”
福康安擺擺手說道。
和明軍打了兩年,現在突然面對的是一群“正常”的對手。
哪怕那些分了地的天國府兵很不好對付,作戰意志很頑強,而且這些有錢的府兵自己去置辦的裝備,通常也是非常精良。
無論是燧發槍還是各種冷兵器,用料都相當的紮實。
不過也就如此了。
再紮實的裝備。
他們有明軍那樣的火力嗎?
再精良的鎧甲。
抬銃一銃下去都會被打穿。
雖然福康安手下的綠旗兵的裝備也不怎麼樣。
但是和天國府兵比起來,沒有什麼本質的差距。
這樣的戰爭,似乎才符合福康安以前所有的戰爭經驗
“綠旗兵還要再整頓一番,告訴大夥兒,進入關中後可以放開了搶,放開了撈!”
福康安說道。
這些綠旗兵本質上就是以鄉里、血緣為紐帶組織起來的團練兵。
和後世的什麼湘軍、淮軍差不多。
和綠營兵比起來。
這種以鄉親為紐帶,甚至父子兄弟都在一起效力的軍隊有非常明顯的優點。
譬如說綠營兵作戰,往往“敗不相救,勝則妒之。雖全軍覆沒,亦無一人出而援手”。
但後世的湘軍卻往往能做到臨陣彼此救援。
稍加訓練,確實是比綠營兵有更強的戰鬥力。
不過同樣的,這種軍隊作戰的動力來自於戰利品。
這些從安徽、山東來的地方團練,在一些地主士紳帶領下的同鄉兵,基本上都是衝著求財來的——因為哪怕戰死了,也有可靠的人幫忙把錢財帶回鄉里。
後世的湖南在近現代出瞭如此多的人才。
其實和湘軍在外作戰,發財者眾不無關係——那些本來沒有什麼機會接受教育的湖南貧苦子弟,因為長輩在外作戰(劫掠)發了財,才有機會讀書上進,也有發財了的湘軍軍官回鄉辦學校的。
在接觸了這些綠旗兵之後。
福康安就知道要如何激勵起這些外省兵的作戰鬥志了。
只要能有發財的機會,這些綠旗兵就是堪用的。
因此許下了“去富庶的關中大撈特撈”的許諾。
反正一方面關中已經是教匪的地盤,都已經分了地了,去搶關中就是搶教匪。
另外一方面
福康安自己肯定是知道關中現在是窮哈哈的地方。
甘陝綠營那些窮瘋了的綠營兵不就是這個地方出來的麼。
但是架不住那些安徽和山東的土老帽不知道啊。
畢竟這教匪放著天府之國的四川不要,非要取關中為家,這就讓福康安的說法看起來相當的有說服力。
因此現在綠旗兵們的興致相當高。
就等著福康安福大人帶領大家打破潼關,去關中發財呢。
“潼關的動靜不小,看來教匪是有可能出關入河南的,教匪擅長裹挾作戰,這陝州和河南府都要堅壁清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