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乾隆死而定江南?
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三章、乾隆死而定江南?,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名林鶴的名字落到第三,讓這考了分數第一名的福建林鶴做了新大明第一次全國性的科舉的探花郎。
狀元、榜眼、探花,這三鼎甲的排位當然非常重要,尤其是這是新大明第一次正式的全國性的科舉。
其政治上的意味太重要了。
朱道樺把目光放在排名第二十三的一個名字。
潘有科!
十三行同孚行行主潘紹光的弟弟。
潘紹光還是南洋航運公司的大股東之一,也是韶九鐵路的重要投資人。
廣東當地的豪富。
在家世上。
潘有科是新興的工商階層的代表人物。
朱道樺把他定為狀元,就是要表明自己堅定的扶持工商業的決心。
同時也是在政治上抬高工商業者的政治地位的舉動。
如果不是擔心步子太大了扯到蛋。
朱道樺甚至在醞釀類似於議會一樣的機構了——他的腦海中已經有了構想,等取得長江以南,他就會設定這樣一個機構,從制度上對工商業的發展進行保障。
另外。
潘有科還是廣東人。
新大明是在廣東人的擁護下立足的。
朱道樺雖然要稀釋廣東了在朝廷的影響力,但是卻不會用手段去打壓,只是引進別的省份的官員,降低廣東官員的比例而已。
這也是所謂的帝王手段了——朱道樺到了這個地步,也算是無師自通了。
狀元給了廣東人。
那這榜眼就要給目前大明第二大省的湖南人了。
朱道樺早就有人選了。
嚴如熤。
湖南人,羅典的高徒。
和彭浚、歐陽厚均比起來。
嚴如熤出身貧苦,是沒有什麼家族勢力作為支撐的,在嶽麓書院期間研讀研究輿圖、兵法、星卜之書,尤留心兵事,頗有“經世之才”的名氣。
把榜眼給了嚴如熤,也是處於平衡的考慮。
為了儘快安靖湖南,所以許多湖南高門子弟都在湖南當地做官。
為了平衡這些高門勢力。
提拔更多的平民子弟為官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而第三名的探花郎。
朱道樺在想了想之後。
還是給了成績位列第一的林鶴。
這個林鶴才十七歲。
就能在這麼多士子之中考到第一名。
一方面說明他聰明,是可造之材,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他對於朱明王的諸多講話、政策都很瞭解,認同。
所以讓他這個福建人做這個探花郎。
也合適。
這樣一來。
新大明第一次的全國性科舉。
狀元、榜眼、探花就分別來自大明朝的前三省廣東、湖南、福建。
算是公平公正公開,各方面的心情都照顧到了
朱老闆放下筆。
“放榜吧!”
常英瑚小心翼翼的把朱道樺圈過的名冊接了過來。
“是,王上!”
常英瑚退出。
按照流程。
放榜七日。
名單還會在【日月報】、【大公報】這兩家算得上是新大明的官方報紙上連續刊登七天。
正式昭告天下。
能辦科舉的。
已經不只是大清朝了。
大明朝的官鋪子也開張了。
而且大明朝要養的官員更多。
想要得官的讀書人還不快快投奔。
就在常英瑚離開之後,軍師陶必銓匆匆而來。
“王上,剛剛得到的訊息,乾隆動了!”
“哦?”
朱道樺一愣。
“他三天之前公開下令,江寧大營轉移到贛州,乾隆到江西了!”
“大張旗鼓的來江西,乾隆哪裡來的膽子?居然想要來個王對王!”
朱道樺冷笑一聲。
“東路軍的情況怎麼樣了?”
“除了建寧府和邵武府之外,其他各府都已順利拿下,現在還愚忠清韃的福建士紳官屬,除了逃到浙江的之外,大部分都在加建寧府。”
“福建的行動暫緩,招波拿巴總顧問回朝!”
朱道樺說道。
“既然乾隆要來個王見王,那孤王可示弱!”
“過年之後,孤王就領兵北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