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聞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 主線劇情,魂修,古玉聞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裡拿著畫紙,不知不覺地走到石敲聲的門外,停下。“敲聲,你知不知道無底洞怎麼走?”關靈道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乾澀,清了清喉嚨又問一句,“百花臺附近的無底洞,你知道在哪裡麼?”
石敲聲抬頭看著他:“你要去?”
“隨便問問。”他走進來在窗邊站著。
“從百花城的北門出去直走三十里,有座小山叫做秀山,從秀山南邊山腳的小路往西北走十三里,有株長了一千多年的古樹,無底洞就在古樹的附近。無底洞的洞口不好找,什麼民間傳說都有,有些說裡面住了鬼魂、死人,還有人說洞口惟有半夜才會出現,散出墳墓裡似的涼氣。”
越說,興致越起。
關靈道明白這種民間傳說是石敲聲的最愛,誰都知道魂魄幾個時辰就會消散,死人也不可能亂動,偏他就愛這種嚇小孩子的鬼故事。看書越多,想的東西就越不一樣,石敲聲心裡的世界,沒有什麼人可以輕易地走進去。
關靈道躊躇片刻,還是裝作不在意地把話問出了口:“敲聲,你熟讀南北朝的歷史,歷代的官員想必都能背出來。南朝十多年前的一品大員裡,有沒有人丟失過兩個兒子?”
俗言道近鄉情怯,他問起自己的身世,手心出汗。
“兩個兒子?沒有。”
關靈道怔了怔,一陣失落。石敲聲從來不會記錯事,他說沒有,那便一定沒有。沒人丟過兒子,那他的身世便跟什麼一品大員無關。難道剛才的景象不是真的,是他想象出來的?或者說那水牢裡的“哥哥”其實在偏他?
“沒人丟失過兒子,卻有位宰相死過兩個兒子。”
關靈道抬起頭來,脫口而出:“誰?”
“南朝前宰相任宗。”
任宗,似乎有些印象。是誰?
“任宗子女眾多,最為出眾的乃是次子關翎。”石敲聲把書扣起來,“任關翎自小就聰慧過人,四歲寫詩,五歲作畫,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名滿天下,因從小喜歡山溪流水,人稱畫溪公子。當時有人為求他的墨寶,曾以千金相贈而不得。等到了十七八歲,他詩詞書畫上的造詣倒在其次了,你可知為什麼?”
“為什麼?”聽得入了神。
石敲聲笑著說:“你可聽說過南北朝四公子的詩?”
“聽過。”聽了好多遍了,彷彿時不時就要拿出來說一下。
“嗯。我接下來要跟你說的事,知道的人不多,我也是偶然看書時才發覺的。”石敲聲清清喉嚨,壓低了聲音,“這首詩,我們聽到的其實不全,它的全詩是這樣的。”
“怎樣的?”
石敲聲拿起毛筆,鋪開一張白紙,龍飛鳳舞地寫著。
水靜雲淡隱三山,暗拂風過暖畫澗。
夜攏雨香可入味,曉駕霧輕入藍天。
九天山上含冰醉,百花臺前望思遷。
遙想南朝畫溪後,神州再無世間仙。
石敲聲把毛筆蘸著水清洗,笑道:“寫這首詩的應該是一位得道高人,否則也不會去過九天山、百花臺,見過南北朝四公子。但想必這種不正經的詩流傳出去有損名聲,因此他隱姓埋名,至今也不清楚寫詩的是誰。後來,也不知是為了什麼,流傳下來的只有前面四句,後面的四句倒是沒人知道了。”
他輕聲念著最後兩句話:“遙想南朝畫溪後,神州再無世間仙。這話說得過了,南北朝四公子風采卓絕,有仙家風範,不可能比不上一個凡人。但是在此人的眼裡,唯有南朝畫溪公子才可稱作世間仙,可見他當年必定見過畫溪。”
這首南北朝四公子的詩,原本詠頌的竟然不是四公子,只是為了襯托這後面四句話中的畫溪!怪道當初聽到時就覺得古怪,不像是七言絕句,而是七言律被生生砍掉了一段。
“後來呢?”
“天妒驕子,畫溪十九歲時得了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吃遍了藥也救不回來。其生母任夫人那時懷胎八個月,長久抑鬱在心動了胎氣,難產而死。那時她生出來一個不足月的兒子,身子很小,瘦巴巴的。任宰相覺得這個兒子害死了夫人,心中怨恨,從他出生就不喜歡,也從不去看他。這剛出生的小兒子不久也得了病,與其兄一前一後地死了,相隔不過半個月。”石敲聲低下頭看著那首詩,“小兒子因不得其父親歡心,臨死前似乎連名字也沒起。”
“嗯。”關靈道怔怔點頭。
關影、關影,這名字想必也是哥哥給他起的吧。
如果任關翎就是他的哥哥,那麼他們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