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章 大秦長壽,太子養歪攻略,狐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良回頭深沉地看了扶蘇一眼,毅然決然地掀開簾子進去了。
幸好,謹歡哪怕臉皮厚如城牆,在外人面前,也還是要點臉面的。扶蘇覷著無礙,連忙鑽了進來,問道:“姑姑,還要再行多少天可到邊關?”
謹歡拉開大地圖看了看,又鋪開了桌上的輿圖,“快了,約莫再有個五六日就可以到了。”其實要不是隨行又有孩子又有文官的,憑著他們一行人的行軍速度,此時早就到了邊關和蒙恬他們匯合了。
扶蘇心裡也知道自己等人必定拉慢了行軍速度,但是想想還有個拖後腿的李大人,扶蘇也就不感到愧疚了。反正沒他們還有李大人啊,速度怎麼樣都是快不起來的。
“怎麼著,等不急了?”謹歡招手示意兩人走上前來,指點著輿圖朝二人道:“看,我們而今還在這兒,北上之後先於蒙將軍匯合,再與匈奴行商量之事,然而蠻夷之人,天性帶血,所以你們到時候只需呆在邊關城中,絕對不許再私自跟著我出去,明白了沒?”說到最後,謹歡神色嚴厲,顯然若是扶蘇此番不聽話的話,她就要家法伺候了。
扶蘇多會看眼色啊,先前他們能跟來,那是因為還在大秦的地盤上呢,父王也希望他們多長長見識。這一路走來,扶蘇見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看到了他們最深切的渴盼,也漸漸明白了自己未來的擔子和身上的責任。
這才是父王和姑姑同意他出來的最大的原因。
可是直面匈奴又不相同,他到底年紀太小,莫說沒有自保之力,說不得到時候還會耽誤姑姑。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這麼一點自知之明,扶蘇還是有的。
“姑姑放心,待到了邊關之後,姑姑和李大人且去忙碌正事,我便和蒙穎張良一起觀察邊關百姓們的生活情況,常聽人言邊關生活艱苦,同為我大秦百姓,我也該上心才是。”扶蘇拱手正色說道。
謹歡聞言果然高興:“好好好,你年紀還小,能有這樣的心便很好了,至於說能不能得出什麼結論來,倒還是其次的。”
不怕做不成事,只怕不想做事,扶蘇能心心念念著百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謹歡高興的呢。
張良站在一旁繼續當木頭,可是心中卻是波濤洶湧。也許,這就是老師讓他跟著出行的真正意思嗎?讓他放下他心中的偏見,好好地來看一看,這位大秦日後的接班人,到底是什麼樣的。
不過垂髫年紀,心中已經惦念著家國百姓,心心念念著為百姓謀福祉,可是韓國的太子殿下呢?別說太子殿下了,就是韓王自己,又何曾惦記過百姓一字半句?他們所在乎的,不是百姓能否填飽肚子,而是百姓能不能交上足額的稅賦。他們所在乎的,不是百姓會不會在冬夜中因為缺衣少食而死,他們只會在乎身上的衣裳還不夠華麗精美。
與韓國相比,與魏國相比,甚至於與這天下相比,秦王,雖有暴烈之名,行的卻是仁君之事,他,又還有什麼可掙扎的呢?
不得不說,這一路行來,對於張良這個曾經的“中二少年”的打擊是巨大的,雖說一路北行,人煙漸漸稀少,百姓們的日子比起繁華的都城來也更加清苦。可是張良在他們眼中,他們臉上看到的,是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就像是路邊的野草,不論生活多清苦,他們依舊懷抱著希望和願景,也要盡力過好這一生。
是啊,秦國有賢君,有良臣,百姓們的生活,自然會越來越好。
等到扶蘇和張良一起出去之後,謹歡忍不住開口問了系統:“我怎麼覺得張良的情緒這麼low啊?”系統在感知人的情緒上一貫採用的是大資料分析這一套,精準度還是有的。
系統跑了一遍資料後簡潔利落地回答道:“你的鍋。”
謹歡無辜臉:“說明白點,我的鍋就我的鍋,可是至少讓我知道為什麼是我的鍋吧。”當我是什麼天才少年啊,別忘了我到現在智商才80呢,等我哪天滿值了再跟我這樣說話吧。
“原因其實很簡單,若非你來了,那麼嬴政現在肯定沒有這麼‘賢明’,他個性如何你自己心裡清楚,若非有你這麼一個姐姐震懾著,小孩子們都會下意識在重要的人面前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他早就不知道宰了多少人了。再加上從興建學宮之後引起的一系列變革,雖說主導之人已經不再是你,可是真正引起變革的你,還是你,百姓因此受惠,張良一路行來原本的那點小心思被打碎得七零八落的,如果我沒分析出錯的話,那麼等到此次回朝,張良就能徹底拋開自己前韓舊人的身份,可以為你們所用了。”
謹歡聽完了系統一長串的分析,“嘖”了一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