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7章 能幹的縣尉,大宋將門,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興趣。
“師父,我聽說你給朝廷新的建議了?”
“嗯!”王寧安頷首,“我建議陛下,將人事權和檢察權分開,在朝廷成立都察院,由副相統轄,負責監督朝廷政令落實,監察百官貪腐情況,對於任何違規的案子,尤其是大型的工程建設,要有專業的監察能力。”
王寧安談的這些,正好也是這一次對手發難的內容。
不能因為事情越鬧越大,就把自身的問題給掩飾過去了,王寧安不是個迴避矛盾的人,徵地有弊端,考核官員有漏洞,不能不解決。
以往的監督都靠著御史臺和諫院,諫院不用說了,主要是針對皇帝的,至於御史臺,倒是負責監督百官,糾察彈劾。
只是御史臺充斥清流,專業不夠,往往會變成黨爭的工具,已經越來越偏離本職。
王寧安也想過了,大宋的監督體系還是太薄弱了。
他仿效明朝,設立都察院,監督六部衙門,以及各路,府州軍縣……主要著力在貪腐行為上,隨著兩條鐵路的建設,以後大工程還會數之不盡,其中的難免出現弊端,急需一個專門的機構盯著。
至於都察院的掌院人選,王寧安很傾向於王安石,不得不說,這一次的事情,讓王寧安徹底放心了王安石。
不管怎麼說,拗相公都是一心為國的君子,和其餘的袞袞諸公,完全不一樣,把至關重要的都察院給他,不會變成打擊異己的工具,反而能推動重大建設,讓大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子厚,你提這事幹什麼?莫非你想去都察院?”
“不不不!”章惇連連擺手,“師父,我這個人,還是願意做事,盯人的事情,還是交給別人來。”
章惇停了一會兒,又說道:“讓王相公考評百官,總會比呂公著公平多了,也就不會冤枉好人,打壓能吏了!”
章惇言談之間,很是感慨,似乎意有所指,王寧安把臉一沉,“子厚,別吞吞吐吐的,你是替誰打抱不平,說出來吧!”
章惇不好意思笑了笑,“師父既然問了,我就實話實話,咱們前面就到了鹽城,那的縣尉叫章楶——是我的族兄!”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難怪章惇不願意說呢,他和章家人總是彆彆扭扭,說穿了,就是傲嬌!
這個章楶論起來,比章惇大了八歲,而且他是老相公章得象的親侄子,早早就得到了蔭庇,有官職在身。
章家對他的期望很高,可造化弄人,他連著參加兩次科舉,全都落榜了,第三次參加的時候,章惇中了,而且比他低一輩的章衡也考上了。
這一下子,就把章楶襯托的萬分尷尬。
他咬著牙,又參加了兩次,結果五次連著落榜,愣是從青年考到了中年,變成了油膩的大叔,也沒有中進士。
無可奈何,他只能報名吏部,靠著蔭庇出身,謀一個小官。
偏偏這些年,王寧安不斷整頓吏治,對於恩蔭入仕的官員,不斷打壓清理,章楶只能撈到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縣尉。
章惇瞧不起章家人,也是有道理的,論起考試和當官,他都是最厲害的,其餘的都不值一提。
事實證明,章惇看走眼了。
這個章楶雖然考試不行,當的官也不大,但是對於一個有真本事的人來說,只要一個小小的舞臺,就能流光溢彩!
章楶到任之後,針對海盜猖獗的現象,他整飭人馬,帶著民兵,連續三次出海,反攻海盜,剿殺了400多名盤踞在海島上的賊人。
隨後章楶又推動屯墾,引淡水灌溉鹽鹼地,愣是闢出了20萬畝良田,他把這些土地分給飽受海盜騷擾的漁民百姓,免費讓他們耕種。
除此之外,章楶還和幾個鹽商談判,要求他們提上煮鹽灶戶的待遇。
短短兩年不到,章楶就幹得有聲有色,百姓們交口稱讚,可以不知道縣令大老爺,但是不能不知道縣尉二老爺!
就這樣的一個人,在這次考評當中,居然被排到了第三等。
理由也很奇葩,因為是年賦稅全都交齊,還補交了一年的……吏部的人一看,歷年鹽城的賦稅完成,只有五成,最多六成而已,你都交上來了,那意味著什麼?
當然是盤剝無度,搜刮百姓。
因此章楶的考評上面,多了一個大大的“酷”,這可不是讚美他,而是說他是酷吏,要罷免!
章惇一肚子氣,“師父,你說,這還有天理嗎?”
王寧安面帶驚喜,“聽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見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