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聲依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7章,火出圈,這個明星過於兇猛,貓聲依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草根的混蛋與痞氣。”

老邵跟著誇獎道:“我倒是對這個叫‘呂布’的小夥子刮目相看,項羽這個時期二十來歲,他的版本,因為家國的覆亡一直蹙著眉頭、心懷憂思與壯志,忙著招攬同道中人,忙著遇上虞姬,充滿了少年英雄的氣場氣勢氣質。”

老唐又道:“鏡頭中的劉邦及其兄弟,破衣爛衫、吊兒郎當,背景多是凝重的暗色;項羽這邊則高冠博帶,氣宇軒昂,背景則是活脫的亮色;這是貴族與草根階層對比,是基於生存與尊嚴的鬥爭,楚、漢涇渭分明,異常精彩。”

老邵接著道:“這部劇還大膽地突破了五十年來,甚至近百年來歷史學界已經形成的刻板的臉譜化的形象,並大體上使眾多歷史人物更接近於其歷史真實的面目,除此之外,本劇最大的貢獻在於它在恢復歷史人物的真實性方面作出了可貴的努力,這一突破的意義已經超出了電視藝術本身。”

老唐點頭道:“是啊,裡面的服裝、造型、妝容、禮儀、道具、臺詞等等,是比較審慎和考究的,也不是看幾本歷史書就能做到的,我看片尾字幕上寫歷史顧問和軍事顧問都是那個呂布,一個二十七歲的孩子懂這麼多的嗎?”

老邵笑道:“誒,你這有點‘唯年齡論’了啊。”

老唐搖頭道:“我只是感嘆一下。”

聊完,看完,二老各自寫了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分別釋出到了學校論壇。

起初,猶如水滴入海,悄無聲息。

但是很快,有認識二老的網友發現了這兩篇文章,立馬轉載到了各大論壇,這下像是捅了馬蜂窩,懂歷史的,不懂歷史,紛紛加入到討論之中。

“這是火出圈了?”

“一部電視劇而已,就是供人娛樂消遣的,怎麼還扯到真實歷史上了?”

“網路上很多這種總認為自己懂得很多,然後一本正經出來科普的人。”

“二老是燕京師範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和中文系教授,不比你們這些網蟲懂?”

“唐老、邵老教了很多歷史學家和漢語學家出來,在這兩個圈子的影響力還能被質疑?”

“我是西北大學考古系的研究生,最近在攻讀秦漢文明史,我很負責任的說,《楚漢傳奇》中出現的很多東西都是有歷史考究的。”

“雖然有藝術加工,但大體上是符合這段歷史的。”

“戲劇性還是合理性,這是個兩難的選擇,但這部劇做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綜合。”

“【正劇+娛樂劇】的組合才是王道。”

“我就是因為看了這部劇,才去深入瞭解這段歷史的,發現秦漢的觀賞性不比三國差。”

……

火出圈帶來的好處就是,無數新觀眾把電視機調到了央視八套觀看《楚漢傳奇》。

而收視率,也是奔著20去了。

當然了,如果光是有熱度和討論度,是不足以讓收視率維持在高處的。

劇自身質量過硬的同時,還要好看,不然就走《大明王朝1566》的老路了。

隨著劇情推進,項羽、劉邦開始伐秦。

大家看到了由呂布和張縉設計的戰爭場面,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

“已經超越了《神話》的戰爭戲了。”

“這才是古戰場該有的樣子,而不是港劇裡面兩軍對戰就幾十個人的那種。”

“不止是戰鬥陣型和戰鬥兵器有講究,就連戰鬥方式都是專業的。”

“看新聞報道是動用了2萬人拍攝的,雖然並沒有達到幾十萬人的真實情形,但是在鏡頭和剪輯的幫助下,已經堪比幾十萬人的對陣場面了。”

“最好的戰爭戲,沒有之一!”

“希望以後的歷史劇都按照這個模板來拍!”

……

實際上,不是現在觀眾不喜歡看歷史劇。

拿《大明王朝》、《走向共和》、《康熙王朝》來講,其中一部分劇情也都不是史實,但為什麼沒什麼人罵,反而擁護者更多呢?究其原因,就是“雖架空但合理”,給人以歷史上確實發生的感覺,大家也就不會太多苛責。

還有《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神醫喜來樂》,大部分都是取材評書和相聲,照樣沒人當真,為什麼?不是因為觀眾默許它們篡改歷史,而是劇拍的真的有意思,犯不上罵,和珅與紀曉嵐那段“災民還算人嗎”的辯論,歷史上肯定沒有,這句話之所以被奉為經典,還不是因為劇好看。

說白了,就是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英美]如何追殺一隻吸血鬼

秋聲去

玄黃之始

青澀春天

[綜]主人有難

紅色風帆

征服你

榴蓮香菜

女子無德自風流

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