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聲依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3章,拿捏韓粉,這個明星過於兇猛,貓聲依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且不說這是一次非常好的露臉機會,呂布本來就是他們的偶像、榜樣。
傻子才不願意。
呂布點點頭,道:“你們會唱我的哪一首歌?”
宋西率先回道:“我全會。”
她是老粉絲,上次在飛機上接觸下來,發現呂布和善可親,當場就變了鐵粉,別說歌曲了,就連電影電視劇都一部不落。
韓更撓了撓頭髮,臉紅道:“我會《美麗的神話》、《命運》、《曾經的你》、《像風一樣自由》、《風吹麥浪》、《傳奇》和《千里之外》。”
週覓板著手指頭算了算,隨即道:“我和韓更哥會的差不多。”
呂布“嗯”了一聲,又道:“哥哥的《onica》會唱嗎?”
宋西搖頭。
韓更和週覓則是異口同聲聲道:“會。”
“這樣,宋西和我唱《風吹麥浪》。”呂布頓了下,看向韓更、週覓,繼續道:“你們跟我唱《onica》,這首歌裡面有一段簡單的舞蹈,對你們做組合的應該不是事。”
宋西、韓更、週覓三人都沒有意見。
分歌詞,練舞蹈,半天就完事了。
韓國娛樂圈環境不咋地,但訓練練習生是有一套的,基本功都訓練得非常好。
——————
——————
9月29號,首爾天氣晴朗。
下午五點半,奧林匹克主競技場外大排長龍。
其中,中國粉絲和韓國粉絲的比例是3:7。
那麼問題來了,語言不通,如何喜歡?
這裡就要提一個大家對於音樂老是要爭執的事情了:“為什麼你覺得好聽,我覺得不好聽?”
同樣的音樂,準確的說是同樣的一段空氣震盪的頻率傳入不同的人的耳朵,經大腦處理後,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反饋,這是很神奇卻又必然的事情,讓語言不相同的人,能夠透過音樂感知對方的喜怒哀樂。
音樂就是這樣消弭隔閡,成為了全世界共同的語言。
而這是呂布第一次來韓國開個唱,相對於他在韓國的影響力來說,這個場地真不算大,甚至可以說有些過分低調了。
如果你到韓國的網上搜一下,就會發現,最近的這兩年,總會有韓國人在論壇上說自己聽呂布的歌哭了,原因五花八門,有人是“聽到瀟灑”,有人是“聽到新生”,也有人是“聽到了希望和治癒,跟著歌聲飄向遠方”。
不管是v中的呂布,還是舞臺上的呂布,光打在他身上,勾勒出他的肌肉線條,這與他頗具透明感的嗓音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而他把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又處理得非常細節感人,在讓你快觸控到離別的感傷的臨界點時,整個人又彷彿被治癒了。
這也是很多年輕人喜歡他的原因,生活的確有點沮喪,但呂布的歌聲能讓你看到光亮。
李冨真是和朋友韓國女演員高素榮一起來的,她出現在這種場合得有個搭子,然後鴨舌帽、口罩一戴,保鏢換了常服混在周圍,加上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呂布身上,誰也不會過多的在意她們。
在韓娛圈,呂布的人脈就不行了。
就《浪漫滿屋》的演員熟一點,其他的基本不認識。
但金喜善和宋慧喬的人脈好,不少圈裡的朋友都來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面孔,像是權相宇、張東健、李準基、韓佳人、蔡琳、秋瓷炫等等,十好幾個。
場地從原定的三面臺改成了四面臺,加上舞臺周圍擺放的凳子,全場的座位達到了72萬個。
上座率多少?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百分之百。
他這場演唱會現場人數在韓國都可以排進前十了,更是華人明星在韓國開演唱會現場人數最多的。
而吉尼斯紀錄裡演唱會現場人數最多的人,毫無疑問當屬世界舞王邁克爾傑克遜,而在中國,演唱會現場人數最多的當屬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得華。
1992布加勒斯特演唱會可謂是邁克爾傑克遜最經典的一場演唱會,整個運動場全部黑壓壓一片人,場內加場外,有說17萬,有說35萬,有說54萬,總之離球場最近的街道交通全部是軍隊的人來維持次序。
2004年劉得華的重慶演唱會,場內8萬觀眾爆棚,場外5萬觀眾打擁堂,13萬人一起聆聽《忘情水》,同唱《中國人》。
呂布想要超越,不是一般的難。
今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