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聲依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6章,這是電影?,這個明星過於兇猛,貓聲依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觀眾之所以驚撥出聲,是劇情演到【呂布】殺丁原了。
“誒,怎麼跟《三國演義》中寫的不一樣,【呂布】不是因為見錢眼開,為了錢財和赤兔馬而斬殺丁原的嗎?”
“你也說是演義裡寫的了,正史中,呂布確實擊殺了丁原,但是他這麼幹的原因,其實並不是見錢眼開,也不是僅僅為了一匹赤兔馬,而是身不由己。”
影廳裡,一對小情侶交頭接耳的聊起了這一個情節。
女青年追問道:“單單因為董卓邀請他加入自己的陣營,就身不由己了?”
“這個嘛……”男青年撓撓頭,一副不知道該如何解釋的模樣,尷尬的道:“這個……”
兩人旁邊的邱炎午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開口道:“呂布的武力大於智力,是沒有看透天下局勢的能力的,按照他的理解,董卓入京是皇權的一次轉移,東漢並沒有滅亡,他作為武將只有緊緊跟隨掌握皇權的人,這樣他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而當時的東漢,掌握皇權的人是董卓,相比而言,丁原是既沒有名又沒有份的,這種情況下,呂布還跟著丁原對抗董卓,豈不就是對抗朝廷,反叛朝廷?”
他見小情侶認真的等著自己,便繼續道:“站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董卓是一個奸臣,非常壞,但是站在當年很多人的角度,董卓來到洛陽掌握了大權,其實就是代替皇帝在行使權利,代表著東漢,代表著國家,呂布怎麼敢去和國家對抗呢?所以說當董卓釋放出善意,表示願意接納呂布,呂布最好的選擇就是反水,殺丁原了,這其實和錢不錢的沒啥關係,主要是董卓一方,代表著最大的利益。”
女青年“哦”的一聲道:“原來如此。”
男青年豎起大拇指道:“哥們,厲害啊。”
邱炎午剛想裝一下逼,就聽旁邊的觀眾抱怨道:“安靜。”,只能是閉上了嘴。
呂布著重拍這個情節,也不是在夾帶私貨,只是把真實的情況給拍出來。
洗白他的歷史形象?
他倒是曾經想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因為這是一件不可能達成的事情。
而且沒有必要這麼做,他應該做的是用“呂布”這個名字書寫一段的新歷史!
“飛哥這是第幾次跟二哥演情侶了?”
“好多次了吧。”
“這對熒幕情侶給人的感覺最好了,就是飛哥年齡稍微大了一點點。”
“確實挺搭的,跟其他人怎麼演都更像是在談戀愛,只有跟飛哥演像是夫妻。”
“嚴夫人這個角色形象設計得極具古典的韻味,漢韻十足的衣裙,點綴著傳統的刺繡和圖案,使她的充滿了故事和歷史。”
“真美!”
……
影廳裡,時不時地會出現交頭接耳的現象,基本上都是在討論電影的。
這的確是比較沒素質,但是杜絕不了。
因為,看到一些感興趣的情節或者角色,總是會情不自禁的跟身邊的人聊幾句。
不過,接下來的劇情就讓所有人都沒有時間去閒扯了。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行刺董卓未成,逃回陳留,盡散家財,召募鄉勇。
隨後各路諸侯為匡扶漢室,歃血為盟,公推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共同起兵討伐董卓,眾各數萬,兵力強盛,分散開來,在洛陽附近形成一個半包圍圈……】
終於,本片最精彩的部分上演。
董卓討伐戰是三國時期一場著名的戰爭,拉開了群雄逐鹿、軍閥割據的序幕,表現這場戰役的影視作品有不少。
然而史書中對初平元年(190)到初平三年(192)這段時間的記載非常稀缺,因為這當中活躍的多數人都很快就離開了歷史舞臺,再加上各種為尊者諱等原因,導致這期間的記載時間混亂、因果缺失,看得人云裡霧裡,許多傳記的時間線完全是錯誤的,包括對諸侯討董事件也很少有人進行全景式展現,《三國志》裡是把董卓遷都和董卓撤退長安放在一起寫的,然而兩件事之間差了一年多,連《資治通鑑》都沒搞清很多事的發生時間。
但有呂布在,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他的《三國:逐鹿天下》也是第一個以全景式的呈現方式向觀眾講述這場戰爭從決策出兵、到結束戰爭這一完整過程的電影。
這場戰役主要由三條戰線來展現,一是洛陽東北方向的河內郡(袁紹、王匡);二是洛陽以東的酸棗聯軍;三是洛陽以南的南陽郡(袁術、孫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