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經濟學的發揚光大
雪泥鴻爪a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四章 經濟學的發揚光大,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鴻爪ad,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劉君墨相對應,懟劉君墨的人就是朱庚了。在哲學之下,朱庚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數學,就是微積分這一類,一個是微觀經濟學。 在朱庚看來,微觀經濟學才是真正的經濟學基礎。一個不符合微觀經濟主體自身利益的政策,無論在宏觀上吹捧得多麼天花亂墜,到頭來,要麼停留在紙面文章,要麼被人利用事與願違。 符合微觀經濟學的,不一定符合宏觀經濟學;而符合宏觀經濟學的,一定要先符合微觀經濟學。 正如大才子楊慎所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執著於“法先王”,從故紙堆裡找經驗的,只會被“浪花淘盡英雄”。 宏觀經濟那一套,遲早得陷入到,祖宗成法裡面去。以過去指導未來,一旦陷入路徑依賴,當過去成功的策略對當前問題的效用越來越小時,遲早得回到儒學的老路上。 為了避免這一結局,一開始就要明確微觀在先的前提。如果用傳統的類比邏輯反倒很簡單,就是先有樹木才有森林,先有水滴才有江河湖泊。 對於朱庚的偏執,高翰文雖然沒有大力支援卻也是大開綠燈。 兩個月前,劉君墨都還私下有點不高興,覺得高翰文這老師偏心。到朱庚拿出了完整的微積分計算公式時,劉君墨認輸了。 因為微觀以主體行為為邊界,可以越來越微觀,極限的思想可以是無限的發展推進,並保證已有隻是的條件正確前提下能夠獲得新的知識。 而宏觀就尷尬了,因為宏觀的邊界在哪裡?一個沒有邊界的知識是難以找到自身的錨點的。正如一個人肯定是微觀,但十人、萬人、百萬人等等,到底那個數量級能稱為宏觀呢? 有了這個認識,劉君墨心裡好受多了,最近也沒有嘀咕了。只是要明確地在自己的宏觀經濟學序言裡寫微觀在先,他還做不到。但是已經在正文裡明確了,在經濟波動規律與過去相差不大時更為有效。 當然,為了給自己的宏觀經濟學打補丁,劉君墨又找到了沈一貫。沈一貫由此開啟了統計學。不是要判斷波動規律嗎?只要有統計學把各項指標統計起來,並且各項指標相互稽核驗證,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該使用,該重用宏觀經濟學。 既然仁義指數、經濟增量都是結果指標,沈一貫則把一些,微觀指標集合作為宏觀的先行指標。比如長短工人數比例、借貸官司數量等等。走了朱庚的路,讓朱庚無話可說。 看著自己這幾個弟子相互競爭砥礪,高翰文還是挺開心的。要是全憑他自己一人,可沒辦法這麼快就把這些東西都推匯出來。 -------- “老師,所以分學科的事情,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啊?” 朱庚對高翰文這種經常走神的狀態已經見怪不怪了,由於其一向膽大,是目前杭州弟子裡面唯一一個敢直接喊醒高翰文走神的。 “分吧,分吧”高翰文趕緊收斂自己那已經飄到白雲外的思緒,看著手裡的單子回應起了自己的弟子。 “你們分得就還不錯,只是有些要合併一下,沒必要分那麼細” 高翰文先是在語言文學那裡打鉤,然後把好些歸攏歸攏,做個標記。 “這樣就好了,最後保留語言文學、原儒經濟學、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會計學、管理學、心理學” 高翰文最終的名單,其他都很正常,就這個“原儒經濟學”把朱庚整懵了。 “不要反對,這個必須加上,後面你會明白加上的好處的”高翰文制止了朱庚的質疑,難得的強行幹了一件著實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喜歡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