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a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當儒門大賢學會了邏輯,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鴻爪ad,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看顏鈞一個不出仕的老學究,但對搖人這件事還是自信滿滿的。三下五除二就給高翰文交代了自己的部署,看樣子,雖然泰州學派不是顯學,但在中下層,比如小蓮茶莊馮掌櫃馮秀才這種,還是相當吃得開的。 討論完,學術就該輪到大明的實務問題了。在顏鈞原來看來,大明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六急》的問題,首要就是:第一急,人心陷牿,生平不知存心善養性。大明的事情,首先是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人心崩壞,紛紛以鄰為壑,極度自私。 第二急就是人心賓士,老死不知葆真完神,而千層嗜慾。人話就是整個社會極度縱慾,這裡的慾望不僅又錢權的,還有各種聲色犬馬的。 後續的4急則是這兩急應用到君臣、夫妻、朋友、遊民身上的表現。 這是儒學分析問題的傳統,一切問題都是立場的問題,立場的問題自然是人心的問題,所以只要從人心上解決了問題,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但儒學給不出心藥,顏鈞雖然有些嘗試,但也僅僅只是對個人改善情緒、精神面貌有用,如果推廣不得法門。 瞭解了邏輯學後,顏鈞知道,人心是有條件的,只有從人心與條件兩方面入手,或許才能真的起效了。 因而,這個條件或者說楔子在哪裡就很關鍵了。 從高翰文而言,要找這個條件其實比較簡單的。 儒學是在人心的邏輯是性善性惡乃至性飄忽不定論,但在社會財富的假定上確實異常統一的,那就是天下之財有定數。 也就是說,儒學是一個在社會財富不變的情況下用來調節內心的學問。 但是,社會財富不變,而人口增長,意味著人均財富在降低,這意味著社會離崩潰不遠了。所以按儒學的邏輯,社會崩潰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並接受了五德輪轉的自欺欺人的鬼話。 既然不可避免,那麼在崩潰的前夕,這些有產計程車大夫當然要縱情聲色犬馬享受了。因為過了這個時間點,到了後面,就該任憑別人的鐵蹄宰割了。 這也是為什麼從漢到宋,願意陪王朝殉國計程車大夫越來越少,王朝也越來越短的原因。因為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計程車大夫認識到了這個關竅。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就是這些最真實的反映嗎? 同時,帝王也是大儒們教出來的。帝王當然也知道天朝雖壽,猶有盡時。所以願意死社稷的君王也越來越少,再不濟如劉嬋般,爭取個安樂公也不錯。甚至自作聰明的君王會在王朝穩定時故意放大災害的損失,減緩人口的增長,從而延後王朝的盡頭。將來如果還能出一個死社稷的君王,只能是等要麼對儒學絕望,要麼壓根沒系統接受過儒學洗腦的君王了。 到這裡,君王都不死社稷,憑什麼要求臣子死社稷。於是乎邏輯閉環了,趕緊享樂吧,別活太長就行。 聽到這裡,基本是滿場皆驚了。要知道大傢俬底下胡說八道那是沒有官身,加上明朝朝廷雖然規定很死,但這麼個窮朝廷,基本管不到民間。 但高翰文是有官身的啊,這幾乎就是大逆不道了。雖然大逆不道得有點道理。 “高先生覺得呢?天下之財有定數嗎?”顏鈞經過了之前的顱內過山車,這會兒已經能夠很平靜地發出問題了。 “討論天下之財有無定數,就要看怎麼定義天下之財了,顏先生及諸位學生,你們覺得呢?”高翰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同樣丟擲問題。 一時間,有說金,有說銀。有說銅,有說布的,有說糧食的,有說物件東西的,也有說土地的。 簡直眾說紛紜,好不熱鬧。 “顏先生,你怎麼看?”高翰文還是不急於表態,而是想先引出顏鈞的態度。 “從剛剛大家講的來看,金銀銅之流可以歸結為貴重金屬。這些金屬埋藏在地下或許是有定數的,但我們從未能完全挖掘出來過。隨著王朝穩定,總是能源源不斷挖掘出新的礦藏來。如果財是指開採出來的貴金屬,那麼應該是沒有定數的。” “同理,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是由人制造出來的,只要能繼續開荒種植,加上更多人力投入,也應該是沒有定數的” “問題可能卡在土地上,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土地是有定數的。當前大明億兆子民,荒地可不多了。” 等到說完土地,顏鈞就意識到了問題的癥結在哪裡了,就是土地有限,這個不是心學修心就能改變的。 “既然現有土地有限顏先生覺得有什麼應對之策嗎?”高翰文還是不急於說自己的想法,他現在只覺得這大明人才的腦回路已經足夠複雜了,或許後世帖子爭論的問題,本朝人已經看出端倪,只是缺少下手改變的契機罷了。但土地問題確實狗坑,後世以土地房產為財富儲備手段的改革不過20年,在生產那麼發達的年代都能撕裂社會,走到死衚衕,何況一直以來只有土地一條路的古代。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