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神醫李時珍
雪泥鴻爪a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神醫李時珍,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鴻爪ad,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倒也積極,內閣已經明發上喻,減免今年收歸中央的杭州商稅了。 這裡就看得出來朝廷的奸詐了,這商稅朝廷一年就收不了幾百兩。一下子減免了倒是落個好名聲,只是讓地方為難。地方還指著商稅發補貼呢。只有窮地方才全靠地稅的火耗過日子。那玩意能有幾個錢,還矛盾大得要死。 此外,淳安、建德兩縣搞桑田租金進項稅抵扣的事情終於傳到杭州城裡。雖然高翰文這裡頂著還沒動作,士紳們也就不慌了,因為免稅是早晚的事。只是淳安、建德兩縣的操作讓人看不懂。但大家也不心慌,因為這個抵扣雖然是按農民交的地稅來算的,但銷項卻是自己申報的。 不得不說,這個進項稅抵扣的想法是個天才想法,在這個設計裡面,生產越多,交稅越多,稅負公平。 可惜朝廷無法鎖定銷項,無論如何,只要自己申報的跟抵扣進項差不多就行了,這樣就能永遠不交稅了。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一個沒什麼實務經驗的生瓜蛋子翰林,之前不過是碰巧搞好了“改稻為桑”罷了。為什麼這個高翰林就能這麼碰巧呢,還不是因為是嚴黨核心,聽說跟裕王那邊也來回曖昧。 這種傳言一時之間不脛而走,弄得高翰文不知道該哭笑不得,什麼時候自己竟成香餑餑了。 --------------- 在杭州城終於不再鬧商稅的同時,淳安縣的李時珍終於過來了。 李時珍說實話就是古代不為良相就為良醫的典型了。他家是祖傳御醫。是的,明朝很多活兒都是父死子繼的,這裡面就包括醫生。 怪只怪他父親不再多生幾個,這樣有一個接班,有一個當醫餘預備突發情況兄終弟及,剩下的就可以安心考科舉了。 人生就沒有如果可言。就這樣明知學醫拯救補了大明而不得不繼續從事醫學的李時珍神醫誕生了。他要是知道後世有個棄醫從文的魯迅得羨慕死。 李時珍過來,替高翰文調理身體倒是其次,主要是匆匆過來替海瑞傳信的。 海瑞從收到實行進項稅抵扣這個方法開始就發現一個問題,朝廷無法監督銷項。 雖然問題很新鮮,但解決方法在海大人那裡卻是現成的。 因為海母和海妻本來就會紡紗織布,一直都在幹這活兒。前段時間淳安縣救災穩定了,海瑞就把一家子接到任上的。後院還有兩個大號織機呢。只是之前高翰文這領導來視察,讓海母用布遮住了以免不雅。 海瑞就是透過問起母親、妻子紡織布匹絲綢的進出比例,即多少斤絲出多少匹布。錨定了銷項的。這樣透過租賃桑田的多少就能準確預估士紳申報的布匹的多寡,凡有過分壓低銷項申報的一目瞭然。 好傢伙,啊,好傢伙。 高翰文其實自己還沒找到好方法呢,這大明土著沒幾天就給出好方法了。這時聽到外面這個開心計程車紳,高翰文忍不住想笑。 不過這個方法有點坑,要自家織布。高翰文這邊,這徐有知看著也不多像是能吃苦的,雖然說了可以幹活兒。這能幹活的場景估計也十分有限。 而且這活兒也就海瑞在縣一級能幹,在府上推開是不行的,各地定價不一樣,生產細節不一樣,關鍵是一旦真的落地這時一筆鉅額的稅賦,這樣的稅賦其徵收標準卻不全部掌握在嘉靖那老道士手裡。 屆時一旦面臨士紳反撲,但凡這老道士要搞作壁上觀,自己就得完蛋。 因此必須得想個法子把老道士拉下水,不能讓他真的一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 商稅的法子琢磨了一下也就放下,畢竟李時珍本行是中醫。金木水火土,陰陽八卦,可一直是自己的愛好啊。 於是乎乘著間隙,直接請問李時珍中醫原理了。 這個其實後世對中醫的說法,真的是一言難盡了。 這中醫理論一直以來就是看著酷炫,但實際一點都不落地。導致各種廢醫驗藥的呼籲。自己作為一個資深中醫粉,哪能看著中醫在未來淪落啊,這是絕對不能忍的事情。 其實高翰文最好奇的還是中醫的理論到底是個什麼關係,陰陽生克太玄乎了,能不能翻譯成現代語言。 “你要問這個嗎?”感覺有些奇怪的李時珍想確認一下問題。在這個時代,如果是農民等下層人士可以問這些問題,對於早已將不為良相必為良醫作為座右銘計程車大夫們而言,這些中醫理論都是理所當然的。 怎麼會有二甲進士還來疑惑這個問題,真的懷疑眼前人到底是不是進士。 “是的,你知道我跟鄭推官和寫了一本《新編洗冤錄》,裡面有提到邏輯學與邏輯詞彙,就想著能不能用邏輯學將我們的醫學理論重新梳理一下,這樣更有利於對症下藥”高翰文問道。 “是那本書嗎?我今天上午過來已經專程拜訪過鄭推官了,我們兩人一見如故,一來我們一起討論前面傷情死因的鑑定程式與分類,另一方面我也在學習後篇的邏輯學。高大人將邏輯引入醫學將來必定是我醫學又一分支的開派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