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君臣的感人瞬間
雪泥鴻爪a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零八章 君臣的感人瞬間,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鴻爪ad,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先生,你總要明白,我們儒生不是生活在想象中的。任何飛揚的思想,只要與現實脫節,都只能是轟然墜地。” 譚綸嘆了一口氣,開始打圓場。畢竟裕王雖不想得罪儒生,但未來總是要改革的。總不好提前讓其他人寒了心。這回就當是自己經驗不足,吃一塹長一智了。 “哈哈哈” “譚子理,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夠出將,卻不能入相了嗎?你但凡有張驄、高拱、張居正一半對自己人狠心,就不會被逼著留下擅開邊釁的罪名了。別說什麼當時是嚴黨,現在歸附了徐閣老。但從歸附楊廷和,到歸附張驄,到歸附夏言,到歸附嚴嵩,現在又歸附徐閣老。 誰是首輔次輔不重要,重要的是總能歸附一方,左右互搏。當時看著熱鬧,但過後還不是安全落地。 很明顯,大明建國近兩百年,袞袞諸公,早就丟了信仰。你以為他們爭的是儒學?他們爭的是權力。你以為他們會團結一致,其實扔出跟骨頭就能讓他們打破頭來。 你若不信,可看下半年,新一期的新學科舉一年半中長期培訓班就要開班了。現在罵新學罵得歡,將來還不是夾著屁股去培訓。去年杭州鄉試已經是明證了。 為什麼現在李春芳李閣老主持科舉分制改革,那些人屁話都不說。那是因為,在現在的科舉制下,沒有人能夠考贏新學的結構化培訓。我看過他們的資料,我雖自認為國子監第一博士。但他們的內容我是心悅誠服的。要不然也不會辭了功名過來。 你們雖名為憂國憂民,卻只是在改與不改中左右徘徊,並不願意去仔細瞭解其中細節,更缺乏對抗到底的決心。你在我面前都左顧而言他,如果領袖群臣給天下改革者信心。 你的這些油滑表現,應該是用於跟那些反對派打太極。而不是在我這裡強調什麼顧全大局的不得已。 信心,才是改革的黃金。 譚綸,你可曾明白?” 這話雖然是明著問譚綸的,其實問的是裕王。 前臺詞,就是如果當面拿不出決心,爺不伺候了。 這句話卻實打實激發了裕王的兇性。就不信,離了李屠夫,只能吃帶毛豬了。 “寡人聞,古有變法者,有決策於廟堂之上,有揮斥於江湖之野。雖偶有不合,也請李先生於江湖之野多看看寡人及子理等人之變法赤忱。” 這話很明顯了,李贄的仕途到此為止了。 如果是常人,可不得心有慼慼焉。而眼前的李贄,彷彿是李太白血脈覺醒一般。 撲的一生向下叩首,喊了一句“王爺英明,大明中興有望” 然後大笑三聲,自顧自離開了。 裕王完全愣在了那裡,雖然自己還不知道英明在哪裡。只是氣上心頭罷了。 但能夠遇到這麼一個狂士,是乎自己也能幹出唐明皇一樣的開元盛世一般。 只可惜,唐明皇晚年怠政,自己可要朝惕夕礪,引以為戒。彷彿一瞬間真能超過唐明皇似的。 譚綸看著裕王面色和善,不由得大為佩服。自己終於是找到明主了。喜歡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