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一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生物能源,大漢科技帝國,牛家一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夠相比皇竹草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只適應生產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水娃等人搞出來的旱竹草卻是可以生長在更為廣闊的乾旱地區。
這樣優良的牧草都被研究出來,按理說水娃應該差不多可以高興的宣佈自己家鄉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黃土高原的人可以透過種植這些牧草,大規模的去養殖牲口,發展畜牧業,未來黃土高原未必不能成為另外一個阿根廷潘帕斯般的畜牧區。
但是顯然光靠這個旱竹草並不能完全令水娃滿意,水娃還看中了另外一個國際新興的課題專案——能源植物!
所謂能源植物,就是指那些透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直接轉化成不含氧的碳氫化合物的一類植物,這類植物的分泌乳汁或提取液的化學成分與石油的化學成分相似,故又稱為“石油植物“,又因為這類植物以木本植物居多,故又稱之為“能源樹“。
這類植物合成的分子結構類似於石油烴類,如烷烴、環烷烴等,富含烴類的植物是植物能源的最佳來源,生產成本低,利用率高。
目前已發現並受到能源專家賞識的有續隨子、綠玉樹、西谷椰子、西蒙得木、巴西橡膠樹等。例如巴西橡膠樹分泌的乳汁與石油成分極其相似,不需提煉就可以直接作為柴油使用,每一株樹年產量高達40l。中國海南省特產植物油楠樹的樹幹含有一種類似煤油的淡棕色可燃性油質液體,在樹幹上鑽個洞,就會流出這種液體,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油。
目前國際上對於這一塊的研究始於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初,發展於70年代,到80年代之後迅速發展。
1986年美國加州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卡爾文博士在加州福尼亞大面積地成功引種了具有極高開發價值的續隨子和綠玉樹等樹種,每公頃可收穫120—140桶石油,並作了工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提出營造“石油人工林”,開創了人工種植石油植物的先河。
至此在全球迅速掀起了一股開發研究能源植物的熱潮,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開發研究計劃。如日本的“陽光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美國的“能源農場”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計劃”等。
隨著更多的“柴油樹”、“酒精樹”和“蠟樹”等植物的發現及栽培技術的不斷成熟,世界各地紛紛建立了“石油植物園”、“能源林場”等,栽種一些產生近似石油燃料的植物。
英國、法國、日本、巴西、俄羅斯等國也相繼開展石油植物的研究與應用,藉助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新樹種,採用更先進的栽培技術來提高產量。
截止2010年,美國已種植有一百多萬公頃的石油速生林,並建立了三角葉楊、榿木、黑槐、桉樹等石油植物研究基地;菲律賓有1.2萬公頃的銀合歡樹,6年後可收1000萬桶石油;瑞士“綠色能源計劃”打算用10年種植10萬公頃石油植物,解決全國一年50%石油需求量。
泰國利用椰子油製作的汽車燃料加油站在泰國中部巴蜀府開始營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椰子油加油站。巴西是乙醇燃料開發應用最有特色的國家,實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乙醇種植”計劃,2004年,巴西的乙醇產量達146億,乙醇消費量超過122億。巴西乙醇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4%,出口量的66%。
能源問題一直是制約人類發展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在面對傳統石油日漸枯竭而新能源未出現的嚴峻形勢,2022的國際原油價格連年高漲,生物能源自然是被人越來越重視,水娃看上這一塊也是非常具有眼光。
水娃希望透過基因技術研究出能夠適合在黃土高原或者荒漠地帶生產的能源植物,中國廣大的荒漠地帶如果利用起來,種植這樣的能源植物,那麼國家完全不用為了保證能源供應到國際上求爺爺告奶奶,低聲下氣的求人,還可以讓那些能源大國反過來跪~舔!
此時,水娃眼睛看向的玻璃中,就有怎麼一種新型轉基因能源植物正準備進行實地實驗,這種被水娃命名為”發財樹”的植物,是由椰子樹、胡楊、巴西橡膠樹、毛竹四種植物的基因重組而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