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那個夏天,湘信有鬼,寶慶十三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的政策是不會變的,地還是這塊土地,山還是那座山。

鄉里人沒有看到的是,神州大地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改變,此後不久的一切變化,都將讓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目不暇接。

大家心中的幻想依然還是夢想,誰也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夢想,很快會被人摧毀。大家心裡依然還有一塊淨土,卻架不住新鮮事物的瘋狂進入。

這些少年和青年,顯然已經感受到了時代的不同。他們唱著最流行的歌曲,聽著外面最新奇的事物。不管是什麼人,逐漸都會被這股潮流所同化。

依然記得即使在我臨近小學畢業時,許多人突然不上學,這在鄉下也很正常。因為在我們這一輩出生的孩子比較少了,鄉下的未來將要出現勞動力短缺。

老百姓的想法很樸實,自己的日子過的一般,那是因為家裡的勞力不夠,所以很早就需要孩子幹活,替家裡分擔一些責任和任務。於是這些上學的孩子都被召回來,成為了家裡的半個勞力。

這還只是當時普通的家庭,還有那些為了生一個兒子,進行所謂的傳宗接代。而努力的逃避著當時的政策,偷偷進行造人的家庭,更是往往為了口糧的問題而發愁。

父母為了每年能夠吃飽這個問題,可以說發動家裡所有的人口去勞動。剛剛田土到戶的年代,畝產不過四五百斤。人口多的家庭單靠糧食生活,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那個時候,地瓜和土豆也是主要糧食之一。而且那時候湘楚也沒有引進玉米這種作物,每家種植養的大小麥,往往一年能有兩三百斤的收成,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後來大家能夠記住雜交水稻之父,那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為了增加家裡的勞力,以求田地裡多一些收成,老百姓往往都是起早貪黑的勞作。那個時候的鄉里人,好像一天到晚有幹不完的活。

於是每個家庭經常是,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長大,還要出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為家庭減輕一些壓力。後世的孩子很難理解,我們這個年代的人,為什麼基本上什麼都會做。

那是因為家裡沒有人管你,哪怕你只有三四歲的年紀,也許你都要幹一些活,或者乾脆就是自己管自己。

生存是人的本能,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一代人,自然便是大自然裡打不死的小強。

政策下來希望鄉里人每個老百姓都掃盲,於是許多人被強制再去上學。雖然真正做到的極少,但是也算因為這個政策,讓不少人重新走進了學校。

每個人可以多學知識,對於生活和各自的活計,自然都有莫大的幫助。可是這個時候的百姓,往往看到的都是眼前暫時的利益。讓孩子幫忙幹活,自然便變得天經地義了。

政策出來有些家長雖然沒有明面上反對,但是說的最多的便是,家裡這活讓誰來幹,老師和學校便變得無語了。最終進了學校的這些人,導致往往一班的同學之間,年齡相差五六歲的都有。

如果按照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來算,有些孩子十三四歲小學畢業,如果上到高中的話,那麼他們也就已經二十歲了。而這個時候的鄉里人,普遍結婚的年齡都是十七八歲。

所以說能夠上到高中,只差沒有考上大學的這些人,簡直就是天之驕子。比後來到處都是的大學生,和遍地找工作的碩士生,可以說簡直牛皮多了。

至於可以考上大學的人,那簡直就和做官了差不多。

因為這不但代表著,這個家族裡出了一個大學生,還意味著他從此脫離了農村。像那個包分配工作的年代,大學生自然會成為一個有工作的人,這可是屬於國家管的一群人。

而且那個時候上大學,讓後來的父母簡直羨慕的一塌糊塗。因為只要考上了大學,基本上上學也不要錢。不會因為你的家裡窮,而擔心學費交不起,而不去上學。

同樣是一個國家,為什麼做人的差距這麼大了。

當然不管大家如何渲染後來時代的美好,確實在那個剛剛起步發展的時代,國家留給了我們這一代太多的美好。

聽到大人們經常說,只要考上了大學,尤其到了上學的後期,便已經開始有工資,而且是有單位接收的。以後參加了工作之後,還會有房子分,簡直就會一輩子後顧無憂。

雖然我也知道,這種情形沒有維持多久,但是這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深植於百姓的思想裡。故而對於讀過很多書的人來說,老百姓簡直就是格外的看重。

退而求次的對這群人來說,高中生自然就是地方上的精銳分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天津飯,你看什麼看

四眼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