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6 第六世,重走未來路,萬木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漸漸年老體弱,貴族群體旋即開始反攻倒算,燕國內政頓時混亂如麻。吳國沿太平洋航道挺進北美洲西海岸時,曾邀請燕國一起在北美洲西海岸建立殖民地,奈何當時燕國的內部政治鬥爭已然慘烈,垂垂暮老的魏吉雷根本沒有閒情進擊蓬萊。
趙國此時也無暇東顧。
隨著魏吉雷集權改革效果漸顯,趙國藩王魏順宗也想擴大中央集權,因勢利導把大貴族趕出本土精華地帶。可惜,魏順宗的能力不如燕國藩王魏吉雷,趙國貴族的戰鬥力卻遠勝燕國貴族,若非僥倖避開貴族的清君側精銳聯軍,魏順宗差點命喪北平。集權改革失敗之後,魏順宗單騎出奔到魏國,遠距離與趙國勳貴做鬥爭。未幾,圍繞趙國貴族派系和魏順宗回國與否等政治問題,圍繞出海口利益分配問題,魏國、晉國、周國、趙國等北方四藩國再一次展開爾虞我詐的大混亂。
魏順宗狼狽出逃魏國,趙國貴族忙著應付四藩國亂鬥,趙國小朝廷哪還有心思貪婪海洋貿易份額。
說是反越諸藩聯軍,值得吳國信賴的卻唯有皇室和魯國兩家而已。
三國的聯盟合作,史稱三國海洋同盟。
燕國剛剛結束內亂,魏、周、晉、趙等四藩國亂鬥,皇室和魯國間接武裝干涉四藩國亂鬥,三國海洋同盟在陸地和海洋上繼續和越衛兩國聯盟博弈。
這時代,如此的混亂,如此的暴虐。
這就是魏東生第六世降臨之初的1582年。
與第五世相比,魏東生的身份背景持續下滑,名義父親僅是吳國嘉興府某行商之子。出乎魏東生意外,第六世身份背景沒有降落到鎮長之子,而是徹徹底底退出官僚體系,成為一介草民。
名義父親死於1578年,留給魏東生一家批發性質的小企業。
這家小企業非常小,甚至沒有正規名字,大家常常以魏東生名義父親的名字指代;名義父親去世後,這家小企業又被大家泛泛稱之為“小魏家商行”,此“小魏”即是指幼年魏東生。
魏東生簡單翻了翻賬本,1578年之前,小魏家商行年度淨利潤約350銀元;1578年到1582年,年度淨利潤逐年降低,1581年的全年淨利潤僅剩105銀元。利潤之所以大幅度降低,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魏東生名義父親去世之後,小魏家商行群龍無首,業務能力有所下滑;其二,名義父親委託的掌櫃和經理中飽私囊,把本該屬於小魏家商行的利潤偷偷據為己有。
儘管如此,小魏家商行也能每年為魏東生提供105枚銀元,暫時不必發愁衣食住行。
此處的銀元計價,是越國大航海掀起的貨幣革命,巨量的黃金白銀輸入導致魏夏帝國漸漸由銅本位轉型成銀本位。吳國臨近越衛兩國聯盟,也追隨潮流採用銀本位貨幣政策,十枚銀元大約等值以前的六兩白銀。
魏東生以交趾藩國龍編府知府之子進行第四世歷練時,名義父親留給他三百餘畝良田和若干作坊,每年約有90兩白銀淨收入。簡單折算一番,90兩白銀相當於150枚銀元,第四世歷練所得遺產與第六世歷練所得遺產好像相差不多。
不是這樣的。
即使忽略第四世歷練時的惡奴欺主和第六世歷練時的管理層中飽私囊,假設遺產真的只有150銀元和105銀元,兩世的社會地位也相差千萬裡遠。
最簡單的例子,土地。
時至今日,土地兼併仍是全民追捧的極致夢想,縱然升斗小民僥倖有了餘財,他們也往往第一時間購置土地傳家。第六世魏東生的名義父親在世時,商行每年約有350元的淨利潤,即使吳國土地漲到了一畝地20銀元,他也能每年購置10畝田地,慢慢攢成坐擁數十畝地的小地主。
可惜,魏家僅有9畝良田傳家。
不是名義父親不願意多買田地,而是他不敢大量購置良田,因為當代的土地面積隱隱約約與社會地位捆綁。吳國的知府之家,有權利擁有數百畝乃至千餘畝良田;吳國的知縣之家,或許也有權利擁有百餘畝良田,但是一介小商人怎配擁有數百畝良田?
倘若名義父親膽敢大肆購置土地,土地附加的苛捐雜稅必將隨之而來,讓名義父親種一年賠一年。
簡單來說,先有躲避苛捐雜稅的社會地位,才有資格成為趾高氣揚的大地主。否然,土地非但不能產生收益,還將成為地方小吏的提款機,畢竟“地主們”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名義父親的社會地位尚不足以喝退小吏耍奸,所以有錢也不敢買地傳家。
顯而易見,第六世的魏家僅僅只是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