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40 邪月出,鬼殺人,女鬼哪裡跑,談笑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腳步聲,兩位和尚大驚。待見到進來的是位道士後,小和尚立即攔在老和尚身前,警惕地看向小道士。
小道士拱手行禮:“貧道見過長老。”
小和尚結結巴巴地說道:“你個道人,你來此做什麼?是要趕我們出廟嗎?我們不走。”
老和尚輕輕地推開他,柔聲說道:“慧圓,看人不能只用眼,得用心。這位道長神清氣正,定是位好人。慧圓何需緊張。”
小道士笑道:“長老真是法眼如炬。貧道前來,別無它意,只是送些吃食。”
說著他將手中的紙袋放下,開啟,卻是一大袋素面饅頭,還是溫的。
老和尚雙手合什,念道:“阿彌陀佛,貧僧慧知,多謝道長。”
看著這袋饅頭,小和尚口水瘋狂地湧了出來,他嚥了艱幾大口,肚子裡再響起了一長串咕嚕聲。
可縱是如此,小和尚還是強忍著,取了饅頭,先給他師父用。老和尚明明已餓得奄奄一息,卻也不急,先合什唸經一通。然後才取了饅頭,慢條斯理地吃起來。
見他師父吃了,小和尚這才開吃。頭兩口饅頭他還能慢慢吃,吃了兩口後,再也忍不住,那叫一個狼吞虎嚥。不料吃了兩個後,太急了,噎住了,噎的直翻白眼。
小道士急急舀了瓢水,給他灌下,這才救回了這條小命。
終於吃飽了後,老和尚嘆道:“多謝道長。哎,說來可憐,貧僧已是四年多未曾吃過一頓飽飯。”
小和尚嘴裡還含著一口饅頭,含糊地說道:“豈止啊,師父,我們都一年多不曾吃過乾淨的素食。”
小道士看了看小小的山神廟,問:“不是說還有幾個和尚嗎?就剩你們兩位了?”
小和尚神情一黯:“眼看就要餓死了,兩位師兄再也熬不住,走了。現在全江州,就只剩我們兩個和尚了。”
小道士嘆道:“哎,此事委實太過!”
“和尚道士雖是修行人,可也是人。是人便有七情六慾,便有好人、壞人。和尚裡有好和尚,自然也有壞和尚,豈能一棍子全打死?”
老和尚長念一聲“阿彌陀佛”,嘆道:“道長此言極是!江州城中的眾生,佛法興時,將每個和尚都當作了天上的菩薩。佛法衰時,又將每個和尚當成了地獄裡的修羅。不知分辨其中的美善、好醜,都是人云亦云,實在是可憐、可悲、可嘆啊!”
小道士一拱手:“長老,五年前江州城裡的佛道之爭,到底真相如何,還請長老告知。”
老和尚說道:“此事江州城裡人盡皆知,道長難道不知?”
小道士答道:“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一面之辭,貧道是不敢盡信的。”
“長老請放心,貧道是雲遊道士,與江州城中的道士並便半分瓜葛。過問此事,不過心中好奇而已。”
老和尚深深地看著小道士,小道士坦然以對。
一會兒後,老和尚垂下雙目:“道長眼神清澈如水,卻又沉凝如山,道心定然堅固單純。貧僧相通道長。”
說著,他嘆道:“此事真相如何,江州城中百姓無人肯信。到最後願意相信的,卻是一個道人。哎,可笑啊!”
嘆完後,老和尚閉上眼,緩緩說道:
“白龍寺是江南古剎,承三百年聲名,香火極是鼎盛!方丈師兄更是辯才無礙,講經說法,頭頭是道,所以在江州城中極得敬重。當時的江州知府王府臺更是敬他如佛,但有所請,無有不允!”
“當時佛法在江州大興,僧人也是地位崇高,人人敬仰。寺裡收入極多,僧眾生活也大好,一切都極好!”
“哎,也正是因為一切都大好,所以安逸之下,白龍寺裡,漸興驕奢之風!”
“這一切轉變,其實早有端倪。當年寺中公選方丈,有兩人有資格,一人是方丈師兄,一人便是老衲。老衲一心向佛,與人為善,佛法最是精深。而方丈師兄能言善辯,且最善交際,長於經營。最後,寺裡公選了方丈師兄,選老衲的人,少之又少。”
“自師兄當選方丈後,白龍寺在他的帶領之下,果然越來越興旺。可與此同時,寺中的風氣卻也漸漸轉變,再不像是個佛寺。老衲見之心急,為此事與方丈多番爭執,卻應者寥寥。老衲心灰意冷之下,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再不過問他事。這樣一晃十幾年。直到那一天,一切東窗事發!”
說到這,老和尚痛心疾首:“蓋子揭開後,老衲才知道,我白龍寺竟已墮落至此!先師三百年積累下來的聲名,便那樣,毀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