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之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六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大明之縱橫天下,神武之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受百姓的愛戴。要知道平反冤屈是要得罪當時的審官,牽連許多權貴,乃是出力不討好。而他為官清廉,嚴以律己,救災振荒不允許有絲毫的貪汙行徑,所以更是得罪許多官員,這兩件事乃是天大的善行,但也是最大的苦差,但是于謙還是竭力去做,只要利國利民,就沒有絲毫的遲疑。
于謙一生最輝煌的時候,無疑是京師保衛戰。明英宗時,土木堡之殤,明軍精銳損失殆盡,瓦剌入侵,英宗被俘,臨危之際朝廷卻是陷入一片混亂,無人敢於臨危受命。
這時候于謙主動奔走,議立景帝,撥亂反正,在也先大軍威逼京師,京師無兵可守之時,讓周邊兵丁就近攜糧入京,短時間內聚集大軍,並獲得足夠的糧食穩固軍心民心。然後在敵軍攻城之時,背水一戰,身為儒臣,披甲上陣,最後擊退也先,在大明由盛轉衰的時候,為大明守住了元氣。
可惜的是英宗復位之後,對於于謙在他被俘流亡的時候,幫他弟弟即為稱帝,心裡有些怨恨,再加上當初逃跑派徐有貞、石亨等人記恨,于謙竟受到良多誣陷,最後被加上“謀反”的罪名,被殺害。
于謙之死,如同宋時岳飛,皆是天怒人怨,世道崩壞的預兆,至此之後,大明衰敗,就算有張居正這等良相也只能為大明續命,難以實現中興。
一切都不言而喻,王知縣想要的就是以死明志。
身為朝廷命官,他絕對不允許自己有絲毫的後退,朝廷的尊嚴不容褻瀆,在這場爭鬥中他必須站到最後。
“子正,看看本官的字如何?”王知縣抬頭,原本緊皺的眉頭微微舒展。
李毅看著筆走龍蛇般的書法,輕笑著搖搖頭,道:“學生可欣賞不了書法。”
王知縣哈哈一笑,側耳聽著外面的喧譁聲,道:“欣賞不了就好好學,既然你要走仕途一道,一手好筆法那是少不了的。”
李毅也是笑著點頭,道:“學生記住了。只等這次的麻煩事結束,都回高陽好好讀書,勤練書法。”
“是啊,勤練書法是好事。眼下你過了縣試,可是接下來還有府試、院試。這些一關比一關難闖,你雖然天資過人,可是也不容懈怠。”王知縣表情肅然,像是一個長輩在規勸子弟般細心教誨。
李毅這次沒有回話,而是靜靜的看著王知縣的神情。
短暫的寂靜,王知縣緩緩的站了起來,道:“我已經給知府大人、衛所指揮使等一批地方大員分別寫去了書信,可是他們都沒有回信。這很明顯,他們不想踏入這場渾水,所以我已經沒有了外援。”
“子正,你走吧。”
王知默默地立在桌後,剛剛還視若珍寶的書法宣紙已經浸了大片的墨跡,周圍空氣裡飄蕩著外面的喧譁聲,他把目光投在窗外,久久地沒有說話。
久久的寂靜,李毅走上前,小心的將毛筆放在筆架上,然後捲起了紙張,退後兩步。
“縣尊,這幅字可否贈與我,讓我回去欣賞臨摹。”李毅臉上突然迸出燦爛的笑容,像是一個求寶的少年書生般。
王知縣微微一愣,然後表情嚴肅道:“子正,你不要這般固執。這次表面上是士子鬧事,但是背後也有他們家長在推波助瀾。本官治理保定數載,推行政令皆是損富戶財力以補充民力,他們早就想驅逐我,這次乃是處心積慮所為。”
李毅笑著搖搖頭,將書法收在懷中,道:“官紳大戶如何看待縣尊,學生管不到。但是此事乃是因我而起,請縣尊恕學生不能遵命。”
“子正,你,你怎能這般固執?”王知縣心裡感激,但還是焦急道:“此事牽連許多,你貿然插足嗎,以後在保定府再難立足,還會被處處陰害針對。本官當初取你入榜,乃是見你真的有真才實學,實至名歸,從未有偏袒之處。你不要多想,還是速速離去吧。”
王知縣一直不鬆口。
在他看來,自己已經自身難保了,不能再拉李毅下水,所以想要一力承擔。
書生意氣,不僅才學過人,更要德行不失。
王知縣是個真正的君子。
但是很顯然,官場並不會對君子有太多的優待。王知縣可能註定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李毅看著焦急的王知縣,突然可得這樣的人實在是有些可愛。但是很顯然,可愛的理想主義者很難應付複雜的權謀爭鬥,也許自己能夠幫幫他,更好的管理這個有些失去主次的保定城。
“縣尊,這件事無論如何,學生都不能坐視不管。此事對我的好壞乃是一回事,學生自己的本心是另外一回事,與是不是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