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之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孫承宗的設想,大明之縱橫天下,神武之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這一切不應該問問自己是否願意嗎?李毅感覺自己有些委屈,他從來不曾學會怨恨自己身邊的人,孫承宗是除了李老唯一一個給他依靠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自己信任的人,卻為了忠君報國的理念,而算計自己這個學生。

李毅的頭腦一下子清楚起來,也許正因為自己是孫承宗的學生,隨意他才這般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在這個時代,學生就如同老師的孩子,老師有著一定的權利,雖然是很自私的權利。

“這本書還給你,我不想成為上面任何一個人。”李毅將《三朝要典》扔在了書桌上。

孫承宗的神情有些嚴肅,長嘆一口氣,道:“我答應過李老幫助你,可是你想沒想過,沒有忠君愛國,滿口仁義,你就永遠沒辦法擠進朝廷的圈子,就永遠只是一個有些實力的小人物。”

“忠君愛國?滿口仁義?我倒是沒看出來這些人哪裡忠君愛國了。至於滿口仁義,他們也僅僅是滿口仁義罷了。”李毅不屑的說。

“這正是我說擔心的,你這個人沒有絲毫的敬畏心,特別是對於朝廷。我可以告訴你,這些人確實是最不信忠君報國的人,但是他們又是最信得。朝政發展到今天,他們要想獲得更加的權勢,獲得更大的名聲,就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忠君愛國的人。諸如那些被處死的言臣,還有邊關死戰的文臣,他們是最偏激的人,因為這個時代,偏激才能出名,偏激才能青史留名,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們所需要的不是政績和功勞,只是一個出名的機會罷了。”

“怪不得那幫文臣把大明治理的一團糟,這樣只能靠著出名和依附皇權向上爬,怎麼能治理的好,要我說,皇上再重用這種人,大明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李毅幽幽的道,老師說的沒錯,他確實沒有絲毫的敬畏心。

“住嘴。”孫承宗雙眼嚴厲的看了過來,剛剛那番話實在太過分了,已經觸及到他的底線。

場面凝固了一瞬間,孫承宗疲憊的攤在座椅上,“你說得對,在這樣下去,大明就完了。”

他渾身上下好像沒有一點力氣。

“現在的大明,朝堂之上黨爭不斷,只要談論政事,就立刻陷入爭執之中,哪裡還有行之有效的政令。地方上土地兼併加劇,大戶們像是皮球一樣迅速膨脹,抱成一團,使得朝廷對於地方逐漸失去了控制。而邊關更是戰亂不斷,東虜和北虜接連進犯,邊關告急,大量的精兵強將消耗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現在大明僅剩的一口元氣,也被不斷的天災所消耗掉,百姓流離失所,流寇四起,接下來處置不當,一定會釀成民變,到時候朝廷還有什麼力量來撲滅民亂呢?”

孫承宗幾句話就將大明現在的局勢說的清清楚楚,黨爭、貪腐、邊事、天災,這些問題就像是尖刀一樣一刀刀的刺在大明這個龐然大物的身上,時日越久,流出來的鮮血就越多,等到最後還是不能根治傷口,就只能自取滅亡了。

“老師,你為什麼不出山?大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新皇乃是明君,登基以來大刀闊斧,剷除閹黨、重用賢臣能士,老師你要是被皇上重用,幫助其改革,等能像張江陵一般,一改大明貧弱的現狀。”李毅勸道。

張江陵也就是張居正,其出身於湖廣江陵(今屬湖北省荊州市)人,時人又稱張江陵。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實現了明朝的中興,也是中國六大改革家之一。

在李毅看來,孫承宗乃是太子太保,曾任薊遼督師,一直很注重火器的運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要是崇禎重用他對付後金,不說攻滅後金,阻敵入侵,消耗其實力還是做得到的,能夠給大明一個喘息的機會。

孫承宗聽了李毅的話,不由笑著道:“為師何德何能能夠與張江陵相提並論,張江陵乃是宰輔之才,才能中興大明,為師就算出山,也是無能為力。其實,皇上早就派錦衣衛來拜訪過為師了,問為師是否願意為其效力。”

錦衣衛已經來拜訪老師的事,李毅已經聽徐才厚說過。

“老師,既然新皇如此器重你,你為何不重回朝堂呢?”李毅疑惑道。

“皇上不會召為師回去的,至少現在不會。”孫承宗淡淡的笑笑,“這件事沒有哪麼簡單,新皇確實是個胸有抱負的君主,但是不是明君,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至少現在他還沒有能力真正掌握朝廷。”

李毅聽了眼神一亮,道:“老師,你是說皇上現在還做不了主?”

孫承宗點了點頭:“倒了一個魏忠賢,東林黨就更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