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之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五十四章 按察御史,大明之縱橫天下,神武之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崇禎皇帝的疑問,李毅解釋道:“皇上可能看到軍報,臣當初以木製甕城圍困塔拜大軍,並且以一百火銃手列其上,並有炮兵輔助,最後不傷一人就殺敵數百,擒拿塔拜。由此可見,軍中火器並非無用,而是不能盡其中。以臣的設想,新軍自然就是以火器為主,並以傳統兵器為輔,要大力研發新式火器,增強火器殺傷力,如此一來,相比於傳統的武藝拼殺,新軍只要掌握戰陣以及火器運用就可,這樣一來訓練時間比舊軍要少,殺傷力比舊軍要強,所需人數只有舊軍一半。如此新軍就是精銳之軍,奔走援助,戰陣拼殺都能夠運用得當,就不需要召集大量舊軍駐守城池,擾亂地方。”

“那麼經濟呢?何為經濟?”曹化淳對這個詞十分感興趣。

李毅道:“經濟就是商貿。自古以來,貨物流通天下,靠的就是商貿。商貿一道,不僅是貨物流通,還有生產、加工、最大化價值等等,大明國庫空虛,並非大明沒有銀錢。在東南沿海,海商船隊運載貨物流通南陽和日本,一來一去,就能賺到數萬兩白銀,這麼多白銀流通大明,積累的財富不可計數。”

“你是說大明民間有很多銀子?”曹化淳疑惑道。

李毅點點頭道:“大明窮困,窮的是百姓,困的是國朝,真正的財富都掌握在南方的商人手裡。”

崇禎連連點頭,道:“朕也聽說蘇杭之地,一個商人都富可敵國,一擲千金。但是他們乃是大明子民,並無惡性,朕如何能夠得到銀子呢?”

其實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十分熱衷於投資土地。大明的商人一旦賺取了銀錢,就會買田買地,實質上他們也是地主。

李毅道:“商人盈利是他們經營商貿所獲,並無不妥。但是剛剛曹公公也說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那麼他們身為大明子民,受到大明之庇護,賺取銀子理應交稅。只要皇上派出稅吏收取稅賦,只是商貿,怕是就抵得上大明往日一年的稅賦。”

崇禎還未說話,曹化淳就憂慮道:“大明對於商人也是收稅的,但是並無你所說那麼卓有成效。而且此乃與民爭利,定當激起南方商人的反抗,到時候北方不穩,南方又起波瀾,怕是對國朝不利啊。”

崇禎聞言點點頭,道:“子正,你說這件事如何解決?”

李毅笑道:“臣之前在安新的時候,官府將田地分為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皇上如果擔心百姓被稅賦拖累,不如也訂上一個界限,每年商人進出貨物賺取銀錢,只要達到一定數額才交稅。平常的貨郎小民只是買些瑣碎東西,自然不需要交稅,而那些每年獲利頗豐的大商人,則一定要交稅。如此一來,則小民無憂,而國朝稅賦大增。”

實行等級化的稅賦差別對待,這個辦法十分新穎。崇禎道:“若是如此,倒是可行。”

李毅又道:“另外一方面,礦產鐵鹽都是流通天下的貨物,漢朝時就由官府經營,當時才能支撐的了漢武帝討伐不臣,如今私鹽盛行,鐵器也多有流通到北虜和東虜,官府應當對此實行官府經營,將一些允許私人開採的礦產收歸國有,如此一來,國朝可以建造作坊,生產貨物,然後由商人流通,這樣一來,將為國朝增加一大筆收入。”

“此非萬曆之政嗎?”曹化淳有些驚訝。

當初萬曆派遣太監去擔任礦產稅吏,被朝中大臣牴觸,可是鬧得沸沸揚揚。最後隨著萬曆身死,礦稅再也無力收取了。

李毅這次鼓勵崇禎收取礦稅,但另一方面讓商人參與到成品貨物的流通,倒是有些不同。

崇禎認真聽著,對於李毅幾條意見都覺得十分新穎,可以嘗試。

“那麼最後的國朝呢?”崇禎開口道。

相比於前兩種,他最為重視的就是朝廷的建設,因為朝廷制度和框架將影響著每一個人的責權勢力,對於他自己也是一樣。

李毅也知道這個問題十分敏感,微微沉默。

崇禎皇帝見了道:“有什麼儘管說,今天的話,不會有第四個人知道。”

李毅這才開口道:“請皇上恕臣直言。如今國朝之弊有三點,一是朝廷混亂,二是地方不聽政令,三是貪腐嚴重。這三點,是最主要,也是最難解決的。”

“那你認為如何解決?”崇禎皇帝著急道。

看著年輕的皇帝,李毅道:“朝廷混亂,在於大臣心思各異,只顧爭名奪權,不做實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皇上提拔一批忠於皇上,並且有施政經驗之臣。”

這件事簡直說進了崇禎皇帝的心窩子裡。他一直以來都想掌握朝廷大權,實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武功秘籍到武俠世界

堅強的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