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之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七章 崇禎召見,大明之縱橫天下,神武之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說起過臣?”
崇禎皇帝點頭道:“早些時候朕想請孫先生回京擔任兵部尚書,但被拒絕。朕也知道先生年紀大了,想要頤養天年,但是大明這些年天災兵禍不斷,急需孫先生那般的大才回京。最後先生為朕推薦了你,這不,半月前還上了舉薦的摺子。”
崇禎皇帝從桌案上拿起摺子,旁邊的太監乖巧的接過去,遞給了李毅。
李毅並沒有去看,而是高高舉起道:“臣惶恐。”
崇禎皇帝揮揮手,有些不耐煩的道:“有話就說,不要在乎俗禮,這裡沒其他人。”
旁邊的太監身子一震,偷偷的望了一眼李毅,記住了他的長相。剛剛皇上那句話顯然是將此人當成了自己的心腹,自己以後萬萬不能得罪了。
李毅道:“臣的老師確實是有大才,但是臣的才華恐怕沒有老師說的那般好。”
崇禎重新登上高臺,坐在雕龍龍椅上,道:“你倒是知道謙虛。從一個小小的災民一躍成為保定府當地最大的豪強,這還不夠?”
隨著朝廷多次對李毅下手,崇禎也已經將安新的情況打探的清清楚楚,相應的,李毅的來龍去脈也免不了被調查。
李毅明白這個道理,只能道:“臣是流民,流民流浪所為的就是一口飯,所求的就是安居樂業。臣不想做豪強,更不會做欺壓百姓的豪強,請皇上明鑑。”
“好了,好了。”崇禎皇帝滿意的點點頭,道:“你說的倒是實情。朕明白你所做的事情,無論是安置西北流民,還是賑濟河南災民,你都立了大功,朕雖然沒說什麼,但都還記在心裡。”
“皇上言重,皇上給了臣一個承奉郎的官職,臣已經感激涕零。”李毅毫不猶豫的說著客套話。
聽到李毅記得自己的恩惠,崇禎皇帝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道:“怪不得袁崇煥也上摺子想要你去他麾下效力,這等人才,怕是到了哪裡都有人來搶。”
袁崇煥上摺子想要自己留在遼東?李毅微微一愣,頓時明白過來,原來當初祖大壽說的並非戲言。
看來自己轉眼間成了香餑餑,誰都想要了。
李毅暗暗苦笑,道:“部堂大人看重,臣實在感激,但是臣在安新還有要事,實在不想去遼東任職。”
“你不想去遼東?為什麼?”崇禎有些驚訝,道:“袁崇煥這般看重你,若是你在他手下任職,定會得到重用,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李毅看著崇禎皇帝,想了想道:“皇上,臣雖然立了軍功,但是一直想要走科舉仕途,並不想擔任武職。”
崇禎微微一愣,沒想到李毅會這般回答自己,“走科舉正途倒是情有可原,但是你現在只是一個秀才,要考上舉人進士,換做常人恐怕要個三五載不可,你就這般自信?”
李毅道:“臣別無所求,只求能夠進士及第,榮耀家門。”
崇禎皇帝看著李毅,突然道:“你真是這麼想的?”
李毅當然不是這麼想的,他之所以這麼說,只是不想去遼東趟渾水。
要知道雖然袁崇煥一直推行孫老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的政策,但是如今看來,成效並不大。關寧錦方向雖然有兵十萬,守住百里江山已經足夠,但是並沒有進攻的餘力。
這個政策當初一共分成三個方面,其一就是建築城堡,然後訓練新兵,最後就是屯田自足。
雖然如今大淩河到山海關的塢堡修建已經大致完成,但是再好的堡壘也需要人來戍守。
而遼東的軍卒因為環境艱苦,兵餉錢糧經常拖欠,軍紀渙散,戰鬥力已經變得十分差,金國的騎兵來去如入無人之境,根本無法發揮有效的作用。
而訓練的遼兵,雖然當初孫承宗訓練了前鋒後勁各營,已經為野戰準備的車營,但是隨著他離開,以及財政的入不敷出,這些精銳的兵士都被將領收容在手下,擔任了家丁,然後謊報兵額騙取餉銀,用來供養自己的家丁親衛,眼中削弱了新軍的戰鬥力。
可以說,孫承宗當初建立的遼軍也已經被低下一幫武官給掏空了。
至於屯田,有著金國的騷擾,和一幫貪官汙吏在,根本難以實行,這也讓孫承宗遼土養遼人,以屯田養大軍的設想徹底落空。
建房子艱難,但是拆房子卻很快,遼兵不振,只能自守,無法像設想的一樣主動出擊騷擾,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吏治軍制。
李毅和自己的老師一樣,也看穿了實質,明白只要朝廷不盡快改革,糜爛的局勢就永遠無法結束。這個時候還去遼東,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