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博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天我們浪漫官宣她手持氣球,爸爸,請再努力一點,銀博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要提前一週回學校?”
吃完午飯,錢權開爸爸的車帶丁琳琅一起去望淮看電影,順帶跟她說起提前返校的事。
“對,3月要打比賽,提前集訓。”
丁琳琅想了想,道:“我還想多在家裡待幾天,陪陪我爸媽和爺爺奶奶。”
“那你就開學的時候再回,到時我還可以去接你。”
“嗯。”
車子很快到了望淮,停好車,二人朝電影院走去。
今年春節檔一共有六部電影上映,題材包括戰爭、喜劇、歷史和科幻。
當然還有那部雷打不動的、被業內人士譽為“名作之壁”的《熊出沒》大電影。
春節檔,素來是各家電影競爭最激烈的檔期。
誰能成為冠軍、誰能成為黑馬、誰的評分最高、誰家宣發最秀,都是春節期間的熱門話題,自然也成了各家粉絲的撕逼重鎮。
然而,只有《熊出沒》這部電影從不主動參與任何爭論,宣發也顯得樸實無華。
默默賣票、默默搶佔排片、默默票房破億、默默回本、默默賺錢、默默成為春節檔票房前三……
是的,幾乎每年春節檔都會有一部萬眾期待的大片,大導演、大製作、大影帝、大流量,有的提前一年就定檔,把觀眾的期待一整個拉滿。
然後還會有一部宣傳期貌似中規中矩的喜劇,突然成為黑馬,一路逆襲,最終反超大片,成為票房冠軍。
在這兩部現象級的片子之後,就是那部動畫電影。
於是,每年春節檔眾影片,票房能不能超過《熊出沒》,就成了衡量一部電影的分水嶺。
“伱說《熊出沒》今年能有多少票房?”進了影院,丁琳琅看到熊出沒的宣傳立牌,問道。
“10億+穩穩的。”錢權道,“可以說是國內最成功的ip之一了,那些票房比它高一倍的電影不一定有它賺得多。”
“成本問題?”丁琳琅道。
“對,雖然說法上有水分,但春節檔電影光在宣發營銷上砸個一兩億屬於正常現象,製作成本就不說了。”
“主要是搶排片吧?”
錢權點點頭:“除非質量特別頂,又恰好引起觀眾情緒共鳴的電影可以靠口碑逆襲,其它質量相差不大的電影就在營銷和排片上分勝負。
“只有《熊出沒》是個特例,他的製作加宣發加一起可能都不到兩億,按投入票房三倍係數來算的話,只要有6億票房就能盈利。”
“所以,宣發除了路演、票房補貼還有哪些方面比較花錢?”
“廣告片剪輯和推廣、水軍軟文、地推廣告,”錢權說著指向影院裡面擺放的立牌,“還有那些立牌,這些東西看著簡單,但量一旦走起來,全是真金白銀。”
“好吧,至少兒童向動畫片不用買軟文。”
“明星路演的錢也省了,車馬費和五星級酒店也不少錢呢。”
二人說著話買了一大桶爆米花和兩杯可樂。
“這種系列的動畫電影,還有一個潛在的功能,為未來的電影院培養觀眾。”
“是的,讓這些小朋友喜歡上電影院,以後等他們長大了,會自動選擇影院觀影。”
又坐著聊了一會,拍了張合照,他們的電影開始檢票。
他倆這次選的電影是部喜劇,天王主演,講一個過氣明星在不斷的錯位中笑料百出,迷失自我,最終經歷種種故事,終於尋找到自我的故事。
電影時長130分鐘,觀影體驗不錯,小幽默、小搞笑貫穿大半部電影,特別是主角飾演的角色和主角本人契合度完美統一,增加了影片的可信度和幽默感。
電影本身還是非常經典的三段式結構:
主角生活失衡,和過去產生落差,第一幕驅動力;
主角千方百計追逐慾望和目標,第二幕迷失中的追逐;
主角受到某件事的觸動,發現真誠/善良/愛才是生命的真諦,第三幕昇華結尾。
“感覺怎麼樣?”出了影院,錢權問丁琳琅。
“75分吧。”
“嗯。”
二人邊討論電影邊取車回家。
晚上,丁琳琅難得的發了個朋友圈:
“大年初一,看個電影。”
配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她和錢權手持電影票的合照,一張是她和錢權的合照。
錢權立即盜了圖片,也發了個朋友圈:
“大年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