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博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丁琳琅:要吃飯,先過我發小那一關!,爸爸,請再努力一點,銀博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錢權的印象裡,爸爸是一個有些老派的知識分子形象,擅書法、懂象棋、愛喝酒、博覽群書、關心國家大事……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當中,他也非常合格地扮演著一個嚴肅而又深沉的父親形象。
後來,隨著自己年齡的變大,尤其是讀高中之後,爸爸開始嘗試改變和自己的相處模式,不再一言堂,不再凡事以命令的語氣,而是儘量以一種相對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
把自己當成一個有個人主見的大孩子看待。
總之,錢權對爸爸的感恩愛戴及孺慕之情始終保有一種敬畏,得了系統之後,這些感情不僅沒有變淡,反而增強了。
因此,此時此刻,當系統通知他說,爸爸寫了這樣一部作品,錢權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他並非不相信爸爸的才華,實際上,以他當年不小心在爸爸的書架上翻看了爸爸日記的經歷來看,爸爸的文筆是很強的,像向雜誌投稿這種事,完全沒問題。
可是,這題目,這題材……
別的不說,他跟媽媽的婚姻剛好要進入第20個念頭了啊。
另外,據媽媽平時偶爾爆料爸爸年輕時的事蹟來看,他的確是有過初戀的,說還給他織過圍巾、洗過衛衣、送過水啥的,後來爸爸因為念書和她錯過了。
這樣一來,兩個元素都對上了,如果說爸爸學校最近剛好轉來一位新的女老師,又剛好是爸爸的領導,那這事就要進一步關注了。
錢權也喜歡,無論名著、暢銷書還是網路,無不涉獵,並非是那種分不清和現實的人。
但,爸爸這個作品,實在是元素拉得太滿,或者說標題取得太過吸引眼球,讓他無法忽視。
藝術雖高於生活,但終歸是來源於生活啊。
這種苗頭都不應該存在好嗎!
不過當前,他肯定不能輕舉妄動,既不能直接問,也不能暗示著問,他需要先看到文章內容,確認完整資訊才做定奪。
現在這個時代,大家為了博眼球,標題黨可太盛行了。
比如錢權有一個朋友,以前就被騙過,什麼“震驚,醫院的護士走光了,實拍高畫質大圖!”
點開一看,是某醫院的護士站的照片,那護士站空空如也,沒有護士值班,真的全部走光了。
可以說相當於詐騙了……
回到爸爸的這個作品,且不說他是不是迫於過稿壓力而特意取的標題黨,萬一是他以其他人為原型虛構創作的故事,自己這樣貿然暴露,一副興師問罪的姿態,難免又會讓大家都陷入尷尬境地。
而且以他的觀察,爸媽的感情一直非常穩定,甚至可以說是恩愛和諧,大機率是自己被這種反差感強烈的標題震撼得想太多了。
然後就是,這個新獎勵——
暢銷書作家的筆力。
錢權腦海中沒有太過明顯的反應,不像之前的詠春、籃球和駕駛技能的獎勵,彷彿經歷了一番的真實訓練和改造。
當然,也可能是自己剛剛被爸爸的作品震到了,忽略了大腦中潛移默化的改變。
畢竟筆力這種技能,屬於很主觀的東西,屬於那種無聲無息的變化,按張愛玲的說法是,可以很容易把所見所想精準的描述出來,沒有那種詞不達意、筆不達心的難題。
這也很容易驗證,只要回頭嘗試寫一篇東西,自然而然就能見分曉。
其實自從得知丁琳琅寫網路以來,錢權也一度動過創作的念頭,構思過很多題材,武俠、都市、玄幻、仙俠甚至科幻……
只是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到完美狀態,所以遲遲沒有動筆。
現在想想,所謂完美狀態,就是個自欺欺人的悖論。
只要不動筆,就可以一直幻想著自己正接近完美。
但因為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出來,這種完美只是個自我安慰的念頭,誰也無法明證。
問就是還在打磨中,等我作品面世,必將驚豔爾等。
那麼,何為完美?
錢權現在突然就有了答案。
立即動筆,把腦海中的故事完完整整寫出來,就是完美。
一個執行完畢的、並不完美的方案,好過10個永遠沒有執行的完美方案。
這個觀念的轉變,或許就是此次獎勵的表現之一。
錢權收拾好自己種種思緒,在家庭群裡發了條資訊:
“昨天學校活動,去了趟京城,逛了天安門、頤和園,不過長城沒去成,抽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