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句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章,大宋女漢子,東方句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家老夫子陸謙今年四十出頭,下頜幾縷細須,頭戴方巾,上襦下裳,算是楊柳鎮上數得上號的斯文人。他以前也是個秀才,考了若干年也不能再進一步成為舉人,年紀漸長,娶妻李氏,生了兩個兒子之後要養家餬口,便接過了他父親手裡的這家學館,開始教書。
陸家學館有六七十個學生就讀,平時就由他跟他長子教他們,收取的束脩也夠勉強度日,在楊柳鎮屬於中等人家。
陸家的院子在楊柳鎮東西向大街上的中段兒,順娘很快就走到了他家門前,拍開了門兒,依舊是上次那個叫荷葉的小婢來開的門兒,荷葉已經知道順娘是她們家二郎陸全結拜的兄弟,這一次見了順娘對她客氣得很,行了禮,語氣十分柔和地告訴順娘,她家二公子這兩日都沒在家,這會兒都還沒回來呢。
她以為順娘是來找陸全的,順娘便告訴她自己不是來找陸全的,而是來找陸老夫子的。
這個時候快晌午了,學生都放回去吃晌午飯了,有幾個住得遠的學生帶了飯在學堂裡吃,陸謙也跟他娘子兒子兒媳一起準備吃午飯。
荷葉就叫順娘跟著她進去,到了後院兒門前,她讓順娘稍等,接著進去傳話。
不一會兒,陸展出來了,過來高高興興地請他進去說話,說他爹孃也想見一見這個跟他家二郎結拜兄弟的人。
順娘長相老實清秀,陸謙夫婦一見她就喜歡上了她,又曉得她是以樵漁為生的人,更是喜歡。在他們夫婦心中,認定順娘是老老實實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勤快人,這樣的人能跟他們家不長進的二郎結拜兄弟,對他家二郎一定會有助益。就跟陸展幾次三番對順娘說的那樣,他們兩夫婦也是希望順娘可以多勸勸他們家那個讓人操心不長進的二郎,讓他改邪歸正。
除了連連點頭說好,順娘也說不出個別的來了。
等到陸謙夫婦囉嗦完,順娘才把自己的來意對陸家人說了,陸家人一聽當然說他們一家人都會應邀前去,只可惜陸全那個浪蕩子沒有回來,否則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去向喜家道賀喬遷之喜才是美事呢。
陸家人又留飯,讓順娘在陸家吃晚飯,順娘說她還要回去幫著老孃和嫂子準備席面,就不在陸家吃飯了,感謝他們的好意。
此話一出,又贏得了陸謙娘子李氏的一番誇讚,說現在像順娘這樣既掙錢養家又下廚做飯的少年郎君真是太少了,以後也不曉得哪一家有小娘子有福氣,嫁給順娘為妻,只可惜自己只生了兩個兒子,若是有女兒,定是要嫁給順娘這樣的少年郎君的。
順娘囧,不曉得自己是該高興還是不高興,搓一搓鼻子,她只得低頭下去,說李氏謬讚了。
陸謙說既然順孃家裡有事,他們也就不強人所難了,就讓長子送順娘出去。
陸展把順娘送出去後回去,就聽到她孃親跟她娘子兩人說什麼喜二郎這樣好的少年郎倒是合適謝家的二孃,現如今喜二郎住到了謝家隔壁,謝家娘子可有好女婿了等等。
陸謙聽了就拿筷子敲碗,叫她們少扯那些閒話,事關親家的未出閣的女兒,這些閒話胡說不得。
李氏就也住了嘴,不過還是了一句陸謙是個酸儒的話,她跟媳婦開個玩笑,陸謙也這樣認真。
陸展重新入座吃飯,跟他父親說這去喜家祝賀人家喬遷之喜,也不能白去,還是得提些賀禮去,陸謙便說把學生當束脩送來的醃魚和醃雞各提一隻去,再提上兩瓶子酒就也夠了。
李氏在一旁唸叨,但願二兒子陸全今日能夠回來,趕上去喜家赴宴……
順娘離開陸家回去,跟老孃和嫂子吃了昨日蒸的涼炊餅,又喝了些昨日謝家送過來剩下的茶水,就開始跟她們一起摘菜,切菜,切肉準備席面了。
她老孃買了些茄子絲瓜南瓜蔥姜青菜豆腐鮮藕,還有鹹鴨蛋幾隻,燒雞燒鵝,以及兩斤豬肉。
在廚房裡忙活的時候,齊氏問順娘這都要做些什麼菜,順娘讓她在一邊打下手看著就行,說著挽起袖子,先把那燒雞和燒鵝都斬成塊。她的力氣比起劉氏和齊氏都大,這幾個月又一直在砍柴,所以做這種需要砍的活兒那是相當嫻熟,只見她手起刀落,非常輕鬆地就把那整隻燒雞和燒鵝斬成了差不多大小的肉塊。
看她斬燒鵝和燒雞,就如同閒庭信步一般,齊氏和劉氏見了不由愕然,總覺得順娘跟以前比有了變化,以前的順娘木訥,雖然有一把子力氣,卻有些笨拙,廚房裡面的活兒總也做不好,只能做些擇菜和麵的活兒。
自打順娘病了起來,這是她頭一次進廚房來做菜,之前進廚房不過是幫著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