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科學裝置
星海一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科學裝置,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星海一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比如距離10光年的恆星,此刻地球上看到的光,便是它10年以前發出來的。 以此類比,距離100億光年以上的河外星系——簡稱河系,此刻看到的光,便是100億年以前發出來的。 而宇宙到此刻的壽命,也不過才一百多億年而已。 如此,100億光年之外的河系,此刻所展現在望遠鏡之中的,便是該河系形成早期之時的影象。 透過這種方式,韓陽將可以清晰的看到宇宙的早期是什麼模樣。 整個宇宙的生命歷程與演化過程,便透過這種方式呈現在了韓陽面前,讓韓陽可以知道河系是如何演化的,引力是如何塑造當今的河系形態的,暗物質、暗能量在這其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等等等等。 除了光學望遠鏡之外,韓陽還興建了大量的射電望遠鏡、紅外望遠鏡、x光望遠鏡,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較為重要的一件觀測裝置,便是引力波望遠鏡了。 引力波這玩意兒穿透力比中微子還超出千萬億倍以上。打個比方,就算此刻的宇宙全部被厚重的鋼鐵所充斥,從宇宙這一端傳遞到另一端,引力波的衰減仍舊十分微小,近似於無。 基於引力波的超強穿透性,引力波探測便可以探測到眾多其餘探測手段無法探測到的目標。 譬如厚重星雲遮蓋之後的河系,譬如被眾多星體、眾多雜亂輻射所掩蓋的目標。 現階段,韓陽所建造的引力波探測器便在黑洞合併、中子星合併、中子星與黑洞合併、恆星合併,乃至於河系合併等等眾多極端宇宙物理過程的探測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宇宙是一個天然的實驗室。其中許多場景,依靠模擬根本模擬不出來。也只有直接對這些過程展開探測,才能瞭解到在這過程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有哪些未知的機制和作用力在發揮著作用,才能更深層次的揭示宇宙的底層奧秘。 就比如恆星合併。 宇宙之中存在著眾多質量高到超出想象的恆星。依據恆星演化原理,它們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大。 透過進一步的研究,韓陽確認,其中許多高質量恆星,其實是多顆恆星合併而成。 劇烈的碰撞,相互的引力拉扯,不同的元素結構以及分層結構,在被統一攪散之後,便形成了這種超乎想象的恆星。 但這種碰撞,其餘探測手段通常都不好用。因為它們太遠了。 但恆星這種高質量星體劇烈碰撞的過程,卻會釋放出較強的引力波來。透過研究這種引力波,便可以揭示它們身上所蘊含的奧秘。 在諸多望遠鏡之外,韓陽還興建了大量不同型別的粒子加速器。其中最大的一個,韓陽直接建在了遠離黃道面的太空之中,長度達到了數萬公里,幾乎可以環繞地球一週。 它是一條直線,上面裝備了上百萬個粒子電磁加速裝置。 在這些裝置的加速之下,從兩端出發的粒子束,將會被加速到極為接近光速的速度,然後猛烈對撞。 在對撞的一剎那,內部那些膠子啊,強子啊,陶子啊,渺子啊,甚至於夸克等亂七八糟的亞原子粒子全都會脫離原本的束縛,被撞出來。 (這並不嚴謹,但限於篇幅,無法展開細說,諸位讀者老爺大概瞭解怎麼回事兒即可) 就像是兩顆大西瓜撞在一起,裡面的瓜瓤瓜子之類全都爆出來一樣。 很顯然,撞擊的速度越快,能量越高,“撞”的越狠,內部的亞原子粒子就被撞出來的更多,越有利於進行後續研究。 而粒子束的速度取決於加速裝置的多少和功率,進而取決於加速器的長度。所以韓陽才要將這個加速器造的這麼大。 如此,韓陽便可以對最細微的物理結構展開研究,尋找更多以前未曾發現的基礎粒子,研究它們的演化,研究它們的相互作用等等。 為了給這座巨型粒子對撞機供能,韓陽在它旁邊建造了超過100座大型核聚變電站。再加上檢修裝置、研究裝置、物資供應與轉運裝置,以及為了保證安全的大量戰艦駐紮,等等,太空之中以它為核心直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基地。 平均每個月都有超過100艘重型貨運飛船往返於超級粒子加速器基地與各顆星球之間,支撐著它的運轉。 如此規模的基地,如此之高的投入,且投入不一定會有產出,就算有產出,究竟產出什麼也無法確定,產出的科研成果,具體能發揮多大作用也無法預估,這種東西,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商業公司肯投入。 就算想,也投入不起。 但韓陽卻毫不猶豫的投入了。並且,一造就是三個。 這還是最大型的。在各顆星球之上,韓陽還建造了超過100座較小型的粒子對撞機基地,專門用於細分領域的粒子物理學研究。 除了這些裝置之外,韓陽還建造了眾多高功率電磁波發生器、強磁場實驗室、超低溫實驗室、超高溫實驗室、超壓實驗室等等。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