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湯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真假傳國璽,盜墓摸金,羊湯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車上的時間是漫長的,也是難以消磨的。
我從小就習慣了聽老爺子講一些神魔鬼怪的東西,所以對於林瘋子講的這些並不感興趣,林瘋子說的大多都是一些盜墓界所遇到過的一些奇怪詭異的事情,他說是他親身經歷的,要是放在以前,我是絕對不會相信林瘋子的話的,因為在我看來,在古墓里根本就不會遇上林瘋子所說的這樣那樣的鬼怪事情,畢竟之前我也倒過幾次鬥,也從來沒有見到過所謂的鬼怪,眼前的就是再也普通不過的一口棺材一具屍體罷了,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經歷,尤其是上一次的江西之旅,可以說再次的衝擊和重新整理著我對於古墓的認識,記憶中的古墓只有機關暗器,可誰知道還真的存在這些妖魔邪祟。尤其是在江西古墓裡的一次次驚魂,一次次從死亡中脫身,更讓我覺得盜墓這活兒遠遠不像我想的那樣簡單。看來老爺子說的是對的,就我倒的那幾個墓,真的是連太監的墳包子都算不上,至少比不過李蓮英那個太監的墳墓。
林瘋子瞥見我躺在鋪上鄙夷的看著他,我的眼神裡帶著些許輕蔑,可以說更像是輕視。林瘋子知道我不喜歡聽這些,於是就朝我猥瑣地笑了一聲。
“小凡子,你可知道那傳國玉璽麼?”林瘋子一隻手摸著腮上的沒有刮乾淨的鬍渣打量著我。
“林瘋子,我一個靠鑑寶吃飯的人難道會不知道傳國玉璽?”我嘖嘖嘴,白了一眼林瘋子。
傳國玉璽可是至今都沒有下落的無價之寶。關於它的起源那還是要追溯到戰國時期,楚人卞和在山中偶得一塊璞石,(璞石便是玉的原石,通常將璞石進行切割便能得到裡面的玉石。)然而在將這塊璞石進獻給當時的楚厲王、楚武王的時候卻被認為是在弄虛作假,無功請賞,於是便被處以欺君之罪刑罰,被砍掉了雙腿,後來楚文王登上王位之後,卞和便整日抱著璞石在荊山下悲苦流淚,文王便遣人去問原因,卞和回應並不是悲痛自己沒了雙腿,而是因為美玉得不到主人。於是文王便找人將那塊璞石切割開,果然在裡面發現了寶玉,於是便以卞和的名字命名為和氏璧。
然而沒過多久和氏璧卻被盜賊竊走,楚王懸賞千金尋玉,偷竊和氏璧的盜賊不敢逗留,於是帶著和氏璧前往了趙國,後來趙惠王用五百金買了下來。這個訊息被秦王聽到後,便書信趙國,打算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當時按實力來講秦國要強勝於趙國,趙惠王擔心秦王得到和氏璧後不會給他城池,於是藺相如親自持玉前往秦國,果然秦王並沒有交換城池的意思,藺相如便連夜將和氏璧送回趙國,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事件,也是完璧歸趙這個成語的來由。
後來秦王贏政上位,滅掉趙國,最終取得和氏璧,並且聘請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成玉璽,命名為傳國玉璽。在秦王贏政和丞相李斯的反覆討論下,最終在玉璽上刻下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這八個字的撰寫是丞相李斯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告成,當時李斯的書法可謂天下第一。
整個傳國玉璽色綠如藍。溫潤而澤,是由整塊玉石精雕細琢而成,上樞交五條飛龍,氣度非凡,顯出一股王霸之氣,堪稱絕世之寶。
也正是自秦朝以來,傳國玉璽便成為天下共傳之寶,國之重器。在歷代的帝王將相的心目中,只有得到傳國玉璽,才能夠心安理得的坐穩江山,這才算得上是天命所歸,沒有得到傳國玉璽的帝王,總感覺自己是一個偷偷摸摸的小妾,並不是正統。所以歷史上掀起了持續一千五百多年的對於傳國玉璽的爭奪,傳國玉璽也見證了王朝的更替,每換一個主人,便是一個朝代的新生,一個朝代的終結。
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據傳秦王瀛政有一次在洞庭湖上坐龍舟,突然平白無故的湖面上掀起驚濤駭浪,眼看著龍舟就要翻了,這時候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扔進湖裡,祈求神靈護佑,才得以風平浪靜,傳國玉璽也因為如此所以遺失了下落。後來過了八年,傳國玉璽又被奉還給秦王。隨著農民軍起義,項羽攻破咸陽城,秦二世退位,將傳國玉璽奉上。後來劉邦建立漢朝,傳國玉璽自此歸入漢朝。
不幸的是在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傳國玉璽被藏到了太后那裡,後來王莽派人去太后那裡索取玉璽,太后怒擲玉璽,結果導致玉璽的一腳被摔壞,王莽便找來能工巧匠用黃金將那一個缺角修補完整。取得玉璽的王莽並沒有能繼承天命,很快便被光武大帝劉秀率兵擊潰,並且兵敗被殺,玉璽便重新流落到漢朝劉氏手中。
之後便是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玉璽遺落,直到孫堅在廢井裡發現傳國玉璽,打算偷帶回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