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湯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蘇百草,盜墓摸金,羊湯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而看似風光無限的蘇家人,雖然表面上被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之類的器重,但是其實內地裡卻受很多勢力的威脅,因為古代的皇帝們大都抱著修仙不老長生的願望,一提起修仙不老長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道教的那些道士,但實際上古代的帝王將相們除了求道求長生之外還熱衷於醫藥養生,所以皇帝們在求訪道士的同時也會訪遍天下的名醫,一隻手拿著道士剛煉好的靈丹妙藥,另一隻手端著郎中大夫熬製的十足大補湯,十足快活的悠哉悠哉的生活著,但是懂點養生的人都知道,補身子也是有一個限度的,如果超出了身體的承受能力那麼補藥也可能會變成毒藥,所以歷史上皇帝吃仙丹喝補藥死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很多的道士和醫生都會受到很嚴格的監視和控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他們透過這種人不知鬼不覺的手段來謀害皇上,而且一旦出了差錯導致了皇帝的死亡,那麼仙丹和補藥的提供者必然難逃一死,所以這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後,其實早已殺機四伏。每一個服侍在皇帝身邊的人都如履薄冰一樣,稍有不慎便會丟掉性命。
蘇家人也正是這樣的一群服侍在皇帝身邊的人,所以雖然地位很高但是也會常常伴有殺身之禍,索性的是在君主集權高度集中的明朝,蘇家人竟然憑藉著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在那個危機十足的朝代中四平八穩的存在了下來。
明朝過後的清朝,從此拉開了蘇家人悲慘命運的序幕,滿族人是不通道教的,所以基本上很少有清朝的皇帝食用仙丹,而對於那些郎中大夫的藥方子,更是非常的挑剔,所以常常因為一點差錯便會導致大禍臨頭。而蘇家人的沒落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清朝乾隆年間,在大清皇宮內有一名御醫名叫蘇燦,蘇燦是當時蘇家學醫人中的佼佼者,憑藉著多重的選拔和遴選,最後才得以有幸進入到大清皇宮做了一名御醫。
蘇燦對於自己的處境是非常的清楚的,紫禁城內危機重重,例如那臭名昭著的文字獄,有時候說錯一個字就會招致殺身之禍,就像歷史書中記載的那個故事一樣,據說清代有位讀書人,因風吹亂了他的書頁,引發詩興,吟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便招致了殺身之禍,這“清風”詩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專制統治下,文字是極易招禍的。 清朝統治者對明朝留下來的文人,一面採取招撫辦法。一面對不服統治的,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員告發,浙江湖州有個文人莊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編輯《明史》,裡面有攻擊清朝統治者的語句,還使用南明的年號。這時候,莊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莊廷鑨開棺戳屍,他的兒子和寫序言的、賣書的、刻字的、印刷的和當地官吏,被處死的處死,充軍的充軍。這個案件,一共株連到七十多人。 其中到公元1711年,又有人告發,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裡,對宣告政府權利表示同情態度,又用了南明的永曆帝的年號,就下令把戴名世打進大牢,判了死刑。這個案件牽連到他的親友和刻印他文集的,又有三百多人。 因為這些案件完全是由寫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獄”。
而這裡所說的文字獄只是清朝恐怖統治的一部分而已,其中更有許多遠遠超出這個恐怖程度的其他活動。
蘇燦作為能夠選入皇宮做御醫的蘇家人,自然具有蘇家人所獨創的醫藥本領,所以在御藥房中穩紮穩打,很快便從一個小小的搗藥童成為了御藥房的總管,但畢竟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溼鞋,蘇燦再怎麼小心還是出了差錯,在服侍皇太后的時候,誤將一味藥的用量放的過大,結果使皇太后的身體出現了營養過剩的現象,正是因為這個差錯,引起了皇帝的憤怒,一氣之下便將蘇燦的腦袋給砍了,皇帝的這一舉動看似極為平常,可是蘇家畢竟很早就有名氣,所以這蘇燦的腦袋一落地,便很快引起了當時天下很多從醫者的聯名批判,矛頭紛紛指向了砍掉蘇燦腦袋的皇帝,無奈之下皇帝迫於壓力,於是就將蘇燦的家人給流放到了邊遠的地區,說是流放的蘇燦的家人,其實整個京城所有的蘇家人都被流放邊疆了。
而蘇家人所流放的地方正是現在的江西,江西在清朝的時候就是一處窮山惡水的地方,所以也是一種意義上的邊疆,蘇家人也正是因為蘇燦的這個事件之後,從此一蹶不振,之前建立起的很高的醫學地位也轟然崩塌,可以說幾乎在整個中華大地上銷聲匿跡了。
經歷過蘇燦事件的打擊,有很多蘇家人自己改掉姓氏,也拋棄了蘇家人世承的醫學手藝,紛紛流散到其他地方,遠離了江西這一塊窮鄉僻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蘇家人依舊堅守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