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蘭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章 辭官避險,第醫夫人,葉赫蘭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子妃張氏所言,聽著雖是一心為著世子著想。可三子也是燕王妃嫡出的兒子,且比起長子來,在燕王妃心裡的重量,還要偏重一些。
所以張氏之言,一下子便引起了燕王妃的不滿。臉色一沉,不等張氏再開口,便先打斷了她的話。
“玄陽已經請辭了五軍督府職,且此事是王爺定下的,不容商量。你且先回去,早做準備吧。”
自張氏嫁入王府後,還從沒見婆母如此生氣過,知自己說錯了話,本想再替自己的失言,著補解釋個兩句。卻見婆母一臉不願再看到她的樣子,只得含淚而退。
五軍督府,統領著全國的軍隊,是大周最高的軍事機構。穆玄陽以燕王子的身份,在這樣的署衙任職,必然是要遭新皇忌憚的。
看來燕王在進宮前,便已和兒子商量過。所以未等高皇帝下葬,穆玄陽便已遞了辭呈。
可這張氏卻堅持以此為由,留穆玄陽在京。難怪燕王妃會一臉的暗色,對張氏也不如之前客氣。
見張氏退下,婆母仍在氣頭上,陸如雪勸了兩句,也不好久留。既然定下穆玄陽要起程回北平,那她也只能回去早做打算。
出了上院,命採月傳話給陸峰,讓他儘速將訊息送回太傅府,也好讓太傅府能早做打算。
只是太傅府的反應,比陸如雪想的還快。陸承祖已於今日早朝時分,便以身患暗疾體力不支為由,遞了辭呈,打算返鄉療治。
可新皇才登基封賞了三公,又怎會允陸承祖所請。派了太醫入太傅府為陸太傅侍疾,堅持不允其辭官返鄉。
安置好入府的太醫,陸承祖和陸承宗這才來到父親的書房。
“如雪剛送來訊息,鴻軒請辭了五軍督府職,燕王打算留世子在京為質。皇上也不得不允其所請,放其回北平府。”
還好有侄女送來的訊息,不然陸承祖還有些不解,皇上為何會輕易的便放燕王回北平。
“如雪能離開這事非地也好。可燕王行事如此果決,所求只怕不會只是在那小小封地上稱王。只要燕王未交出兵權一天,這一仗早晚是要打起來的。”老太爺嘆氣接話道,又掃了兩個兒子一眼。
“你們母親進宮時,如雪那孩子便已遞了話兒,讓咱們一切以陸氏宗族為重,不必在意她。”
陸承祖點了點頭,侄女雖出嫁為他人婦,可仍一心為著家裡人著想,沒有辜負家中長輩多年教導養育之恩,甚感安慰。
“這孩子想的還是淺了些。所謂的一榮具榮,一損具損。少了孃家的女兒,在婆家又怎能直的起腰。”
又聊了兩句侄女的事,便提起新皇新政來。
“皇上今兒召了內閣和各部尚書入乾清宮議事。剛襲三公太保的兵部尚書齊大人,便提出‘三憂’為蛀國之源,不除不足以安邦立國。”
“這‘三憂’一為邊防,二為河患,這三便是‘宗藩’。且由以‘宗藩’為當務之急。”
“兒子想,兵部尚書於此時上書陳請此事,只怕是得了皇上的授意。”
“兒子記得,皇上還是皇太孫時,便就諸藩王擁兵自重、分據一方一事,曾與高皇帝商量過。可卻未能引起先皇的重視。”
“自懿文皇太子薨世後,皇上更為此事,而多心中不安。且如今皇上雖已登基,可諸藩王都是皇上的叔父,挾重兵對皇上虎視眈眈,只怕早已不把新皇放在眼中。”
“兄長所言甚是,那燕王封地北平後,藉以與蒙古連年交戰為由,向朝廷索要輜重無數。這些年更是召兵買馬,據報其傭兵早已過二十萬。高皇帝駕崩的如此突然,終是給新皇留下了個大麻煩。”
陸承宗提起燕王,便不由得又想起了嫁進燕王府的侄女。嘆著氣搖頭,若這一戰避無可避,侄女終究是要夾在孃家與婆家之間,左右為難。
“燕王就算要興兵舉事,也不會在朝夕。如今秦王尚在京中,晉王也蠢蠢欲動,兩王雖兵力輜重不比燕王,可若燕王舉事,二人聯手,再加上皇上以叛逆為由發難,燕王只怕也佔不到任何便宜。”
“如今雖是抱火臥薪,但只要運籌帷幄,藉此三足鼎力之局,倒可以暫時牽制燕王。”
“最怕的就是三王摒棄前嫌,連手對付皇上,只怕皇上…。”陸老太爺沒有明說,可兩個兒子都明白。若三王真的連手,皇上別說是主動退位,就是想留得一命,只怕都難。以燕王的性子,必然是要將皇上誅殺。
“所以父親堅持讓兒子提交辭呈,想早些引退抽身。可皇上還想借陸府,與魏國公府和燕王府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