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章 結局,嫡女為凰,方小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理事的中年男子站在下方提高了音量,“可還有人要上臺與寧公子辯論?若無,此局便提前結束了。”
“在下不才,願與公子一辯!”話音剛落,便又有一人走上臺去。
看著那張志在必得的面孔,葉寧語眸子眯了眯。
只見那人緩緩開口,“各家立宗,諸子立說,爭爭吵吵,沸沸揚揚,不過是各執一端而已。依某看來,天下既沒有是,也沒有非,既沒有正,也沒有邪。凡事無法輕易論定是非,也不能妄自下定結論。”
葉寧語眉頭挑了挑,“既如此,閣下站在這裡,是在做什麼呢?”
那人聽了這話也不惱,笑道,“在下是想說,天道茫茫,自有分說。人世百態,人獸魚蟲,終歸不過生死二字。佛家有云,人要知天命。我們縱然年少時堅信事在人為,可我們亦常說,三十而立,五十知天命。若天命能改,為何人要年過半百才能看清?”
“縱然有‘五十而知天命’,可君不聞‘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之理?何為“從心”,不過是心中所想,人來為之。閣下既要與我論是非,我且問你,何為是非,何為正邪?”
那人毫不遲疑,“順天則是,逆天則非。順勢則正,逆勢則邪。”
好一個順天則是,逆天則非!
葉寧語聞言,不覺好笑。隨即,又滿腹心酸和憤怒。若天下讀書人都如他所想,這天下將該如何?
若事事以所謂“天命”為先,皇帝可以打著天命的旗號為所欲為,王侯將相也可以藉著天命之言高高在上,無德商賈以“天命”為由瘋狂斂財,普通百姓更是因天命不可改,而窮苦三代。
若事事遵從天命,當初父親蒙受不白之冤時,葉家就該順從皇命。前太子在陷害忠良之後,依然可以穩坐東宮,登上大寶;官宦之子將憑著天命科場舞弊,寒門學子因為天命無端落榜。
至此,忠臣良將不再,皇權肆意,百姓不安。這些,就是聽天由命的下場!
這些話,幾乎在一瞬間就湧入了葉寧語的腦海,可她生生忍住沒有說。
雖然辯論很是激烈,可理智告訴葉寧語,這裡不知有多少朝堂的眼睛。若是這些話忽然說出來,只怕她今日走不出這清風樓,就要被人以大不敬之罪帶走。
臺下眾人見葉寧語一陣沉默,以為她無話可說,不禁為今日這位連戰三人的年輕公子捏了一把汗。
只有少數兩人看出了葉寧語的心思,那自然是葉安珺和白承之。
葉安珺自不必說,他的思緒一直跟著長姐走。聽到對方說及此處,不免想到了自家發生的那些事,想到父親的不白之冤,鼻子一酸,眼眶發紅,卻是沒有再顯露更多的情緒。
至於白承之,他又怎不知葉寧語的真正實力。他很肯定,就剛剛對方的那番言論,如此聰慧的葉大姑娘怎麼可能找不出反擊的理由?
她如今的沉默,只有一種可能。那句“順天則是,逆天則非”戳中了她心中的痛處。
別人只是旁觀著臺上兩人各自的論點,可白承之將自己代入了葉寧語,自然不難想到這些。
看著她緊縮的眉頭和微微握緊的拳,白承之心中某處忽然感覺到一陣隱痛。就好像心被什麼東西揪住一樣,一直往下沉。
他冷冷地看著臺上那人,眸子中射出道道寒光。
“去查,今天之內給他點教訓。”白承之壓低聲音,對著人群某處道。
人群裡,一個極不起眼的中年男子點頭頷首,緩緩退了出去。
而此刻,臺上的葉寧語已經收斂心神,她看著對方,語速加快了幾分。“我且問你,孔明可算得名臣,勾踐可算得古今名君?”
那人不假思索,“自然算!”
葉寧語冷笑。“你說順天則是,逆天則非。當年玄德皇帝三顧茅廬,才有了諸葛出山,據守蜀地。項羽破釜沉舟,才以少勝多,殲滅秦軍;勾踐臥薪嚐膽,才有了“三千越甲吞吳”的霸業。你只知天意難違,卻沒聽過“人定勝天”的道理?我們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卻也說“有仇不報非君子”;我們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卻也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卻也說“大丈夫威武不能屈”。
說到此處,葉寧語舉起手,掌心向上。“命運如掌紋,雖曲折波瀾,卻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前輩先賢早就說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日我輩讀書人,應當堅信事總在人為。更應堅信:萬里尋山,歷百艱而無悔。一朝見井,縱九死以何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