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3章 使團覲見,嫡女為凰,方小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延慶臨走前,葉寧語拿起先前畫好的一幅玉器紋樣圖,“找個玉器鋪子,仿照此物打一個出來。形制不必有多相似,質地和顏色儘可能相像。”

方延慶接過圖樣一看,覺得這種玉器有些陌生,卻沒多問。

數日後,虞帝壽辰。各國使團也在前幾日相繼來了大都。說來也是奇怪,這一次各國使團像是商量好的一樣,在到達大都城之前,都沒有洩露過自家的特使是誰。

當日虞國大朝會,又逢天子壽辰,百官進殿。

其實,今日並無重大朝政要議,不過是兩件大事。

其一,北境之戰論功行賞,今日要在大朝會上宣讀聖旨。

其二,六國使團來朝,虞帝要親自接見,順便探探他們的來意。

雍王、葉寧語、嚴華並一眾立了功的統領副將,皆立於朝堂,聽旨候封。

劉公公立於御前,高念聖旨。

“北境之戰,我軍以五萬兵力大破敵軍近二十萬之眾,固我疆土,揚我國威,朕心甚悅。威武將軍嚴華英勇退敵、功不可沒,擢升二品忠義將軍,賞金千兩。錦文縣主謀奇智廣,巧計退敵,亦立下大功,即日起封錦文郡主,賞金千兩。雍王雖為本軍主帥,但皇子護國乃本職要義,朕思慮再三,決議不行加封,賞金五千兩。其餘人等,各自按冊加封。”

“謝主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一行人等齊齊下跪謝恩。

“平身。”虞帝的臉上沒有太多情緒,甚至還有些低落和病態。

“恭賀陛下喜得良將,恭賀我大虞國千秋萬載,國強民康。”太子先行下跪。

百官見狀,也跟著下跪,“恭賀陛下喜得良將,恭賀我大虞國千秋萬載,國強民康。”

大朝會的人本來就多,一時之間,武英殿內外黑壓壓跪了一片,呼聲在整個皇宮迴盪。縱使立在武英殿外圍入口的各國使團,亦隱隱聽到了些許。

他們不由看向梁國使團的方向,臉上表情不一。

御座上的虞帝似乎被這一幕振奮了精神,神態稍微恢復了一些,他微微坐直了身子,抬手示意眾人平身。

“陛下,如今我虞國國力漸盛,戰力已在六國居上,民有所食,商有所市。臣斗膽推測,不出三載,舉國將在陛下的治理下,成為六國第一上國。”

說話的是御史臺的一個官員,這馬屁拍的。

要是以往,誰也不敢在朝會上說什麼“上國”“下國”之類的,可今時不同往日,各國使團在殿外等著見天子。要說去年陛下五十大壽,有使團來虞賀壽,也算情理之中。可今年的壽辰,各國又是一個不落都來了,還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依臣看,用不了三年,眼下已有上國之姿。”又有一個馬屁拍得更大膽。

“諸位大人倒是樂觀得很啊。此一仗,若非陛下用人得當,能否得勝還有待商榷。殊不知眼下我大虞兵力微弱,國庫存餘不足,若不增強兵力,充盈國庫,恐撼動根基。”崔敬忠白了拍馬屁的人一眼,刻意地提高了音量。

崔相一開口,百官只有沉默的份,原本想繼續溜鬚拍馬的一眾人等,也自覺閉了嘴。

這個時候,唯有孫策能出來接個話。

“縱然兵力、國庫還有待充盈,可剛剛兩位大人說的也不全無道理,崔相莫杞人憂天才是。”

崔相冷冷地看了孫策一眼,微微癟嘴,並不打算繼續說下去。

兵部尚書劉景中、戶部侍郎薛守義齊齊出列。

“臣汗顏,兵部正在廣招兵馬必備來日。半年之內,預備新徵二十萬軍。”

“戶部正在擬定充盈國庫之策,不日呈陛下閱覽。”

“好了。”虞帝頗為不耐煩,“宣五國使團進殿。”

“宣使團進殿!”宮人的聲音響徹宮內。

大殿內,虞國百官分列兩方,中間留出了一條寬闊的通道。很快,各國使團手持國書賀禮,魚貫而入。

最先進殿的是燕國,其次是梁、南唐、犬戎、蜀國。

“外臣奉大燕皇帝陛下、大燕太女之命,恭賀虞國皇帝生辰,願兩國邦交永固。”大燕特使最先遞上國書國禮,攜使團眾人躬身以拜。

燕國特使的聲音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了大殿最中間那個紅衣身影之上。特使面容薄施粉黛,髮髻高聳,目光沉穩,不卑不亢。沒錯,燕國特使是個女子。

“原來是梅特使,一路辛苦。”虞帝的臉色終於帶上了幾分溫和。

葉寧語的目光落在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道珠

秋風帶走的一片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