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靄停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一回,錦竹詞,靄靄停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青竹卻沒甚同她好說的,笑著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馮氏初到京師,原先以為自家閨女走了青雲路,嫁進高門,自己這地位也要水漲船高的,誰知近幾日照禮節拜訪同為出身平江府的那些官員貴婦時,也沒見受人尊敬多少,每每她提起女兒婚事,旁人均贊上兩句便不多言,真真令人堵心。
重陽節稱得上一年中的大日子,家家戶戶登高賞菊,佩戴茱萸辟邪,祈求家人健康福順。馮氏琢磨著,不如搭上顧府這條路,多結識些城中的貴人,將來女兒大婚好下請柬,不然王家親眷眾多,婆家這邊兒寥寥無幾實在過不去眼。
馮氏一心操心著自家的事兒,唯獨沒考慮考慮顧府的情狀,這話語一出,老太君臉色便不大好看,聲音也略冷了下來:“今年家中騰不出人手,宴席怕是不會去的,你想去的話,我找人擬了帖子,再送你們母女過去。”
老太君說的宴席,便是世家們在各處遊覽聖地舉辦的菊花宴,熟悉的人聚在一起登高吃酒,還能聯絡感情。
顧青荷心裡有點兒不忿,覺得顧家就是看不起她,雖然母親說話不怎麼講究,可但凡能重視些,老太君就不會那麼直白的拒了,於是微微笑著替馮氏圓了場:“祖母誤會了,母親她無意參加菊花宴,就是我上次回來也沒和青竹妹妹說幾句話,想趁著重陽的機會,一塊兒登山遊覽一番。”
話說到這兒,再推辭的話互相心裡頭真個要起疙瘩,老太君念在平江府兩位老人的面子上,終是緩和了態度,同意讓四房梁氏多辛苦下,領著這些孩子們出城登高。
顧青竹惦記著和沈曇的約定,心內盤算著該屆時怎樣推掉這邊,獨自出趟門,只不過困擾她的問題沒存多久,沈曇在信上告訴她重陽節怕是出不去了。
字裡行間雖不是斬釘截鐵,但顧青竹能瞧出沈曇確實走不開,再想到老國公的病情,也不知是又惡化了,還是單純的不見好轉。她急急忙忙抓了張花箋,告訴沈曇遊賞的機會日後多的是,眼下一心一意在家照顧著,旁的都不要想。
節前,府上廚房用粉面蒸了重陽糕,裡頭摻合好些松子兒、核桃仁和葡萄乾,糕上還插著裁剪好的小彩旗,分到各房時,顧青竹又多要了兩份,叫人找來錦盒裝了,送到許芸所住的小甜水巷子,並邀請她一起登高賞菊。
聖人此次招皇商陣勢做的挺足,許芸連日忙著在官府備案參選,另一邊整理著許家近年來的行商賬冊及材料,以便不時之需。許芸對顧青竹印象十分不錯,收到請帖時想了想就答應下來,順便讓送信的丫鬟又帶回一盒子重陽糕作為回禮。
梁氏很少主持家中事務,領著這麼多孩子出門更是頭一遭,她知道府上七姑娘向來是個有主意的,所以去聽竹苑想和顧青竹商量下,都去哪些地方,路線要怎麼走。
院子中央的葡萄藤已經結起小粒的青葡萄,一串串的掛在上頭,很是喜人,葡萄架下那片地方陰涼通風,顧青竹愛坐在下面喝茶,就吩咐人把椅子搬出來,招待梁氏在外頭坐著說話。
“四嬸覺得獨樂岡那片如何?”顧青竹瞬間想起沈曇原來要帶她去的地方,人不會太多,山也不陡峭,有氣力了再去趟仁王寺,累的話可以在那裡賞賞菊花便回來:“地方雖說稍微遠了點兒,但不必和別人擠著,官道走個把時辰就到了。”
梁氏低眉思忖片刻,輕輕拍了腿,喜不自勝道:“就這麼辦,若要去深山老林裡面跑,單我一人照看明元、明卓他們還真是提心吊膽。”
“我也是聽朋友說的,待我再仔細問了他,將該準備的東西擬出個單子給您。”顧青竹笑著給她倒了杯茶,在用竹夾子捏進去兩顆糖塊:“另外,我還請了瀘州許家的許姨過去,原先在那邊受到她不少照拂,一直說來汴梁就好好招待,卻總也沒個機會。”
梁氏一聽許芸跟著去,心裡的石頭才真落了地,許家家主行商多年,什麼地方沒跑過,她跟著也好有個照應,隨即說道:“人多好,人多踏實,那我回去便置備起來,吃的用的你不用操心,我來辦。”
******
重陽這日,蟬鳴聲消退許多,城外綠水青山相交映,竟有了點兒秋高氣爽的滋味。獨樂岡前頭是茫茫的草坡,背後挨著連綿起伏的山嶺,坡與嶺之間還有條溪流,溪水嘩嘩的衝過河底的石子,蜿蜒流向遠方。
顧府幾輛馬車早早到了,許芸在城外和她們匯合,行至這裡尚不到一個時辰,顧青竹下車先後往頭上扣了頂帷帽,整理了衣裳和眾人沿著小徑往山腳下走。
顧明宗帶著明元、明卓走的最快,梁氏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