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JW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五章 夏天到了,鋒行天下,靜物JW,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聊躺倒在地時,用右手指向自己右大腿,說:“你不會再看見別人擁有這種肌肉了,”隨後他對著鏡頭笑道,“看,這裡還有一塊肌肉拱起。”顯然,對於自己的肌肉,他信心十足。
這一天,NBA官方的報道反而最少人關注,但在聖安東尼奧人抽中狀元籤的訊息傳出後,質疑聲立刻不絕於耳,不少人都炮轟馬刺的擺爛行為不配擁有狀元,這次抽籤大會貓膩極大。
張茣對這個訊息也很意外,他以為馬刺應該只能拿到個榜眼或探花籤,因為這是大家預設的規則了——擺爛球隊不會獲得狀元。
NBA抽籤大會有各種潛規則,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這次馬刺抽到狀元卻打破了規則,許多人自然會有意見。
大衛·斯特恩一向喜歡拿選秀做文章,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因為這可以從戰略上控制聯盟。
1984年,他在擔任NBA總裁後點的第一把火,就是改革選秀,使之從電話會議變成現場直播,而在第二年,他更祭出樂透秀的概念。
大衛·斯特恩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抽籤要有偶然性,且需要偏向弱隊,但這裡又有一條潛規則,即擺爛的球隊不應該獲得狀元籤———自1985年以來,還沒有一支戰績最爛的球隊獲得狀元籤,就連故意擺爛的球隊都很難獲得狀元籤。
這個潛規則,也獲得聯盟各支球隊的認可,畢竟故意擺爛的行為確實不受待見,最後能給你個榜眼或探花就不錯了,狀元什麼的想想就行了。
但即便如此,由於一開始聯盟做的手腳太明顯,使得不少球迷還是接受不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1985年首次採用樂透抽籤的那次,尼克斯如媒體所預測的那樣得到帕特里克·尤因,但過程也太明顯了。
那年的抽籤還是摸信封的模式,結果尼克斯的信封上被拍到有一個折角,此後更有信封事先放進冰箱和被烘烤的內幕,走上去抽籤的球隊只要摸到哪封信涼涼的,或是熱熱的,就能知道答案了。
這種報道在被吐槽了幾年後,NBA在1990年開始改成更難做手腳的乒乓球數字組合遊戲,當然也從來不缺乏流言。
這次倒是個例外,馬刺隊內已經有了四大中鋒之一的海上將軍了,聯盟再給他們一個狀元籤,聖安東尼奧人用屁股都知道自己該選鄧肯,那豈不是瞬間就湊成一套恐怖的雙塔陣容?
這一手抬得太高了吧?
你看那個蘇聯間諜笑的賊雞兒歡快,莫非大衛·斯特恩通敵了?
還是說,這次的抽籤大會已經被俄國人給操控了?
但不管怎麼說,馬刺選到狀元被質疑都是正常的,因為NBA總有一些大家都知道八成能打出來的新秀,比如當年的奧拉朱旺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四大中鋒當年都是如此。
像四大中鋒和奧尼爾,還有如今鄧肯這種有身體、有技術、有頭腦的高大內線,特別是在NcAA有過好幾年歷練的傢伙,他們基本都能在NBA打出來。
鄧肯就是這樣一個內線,他打不出來的機率很小,但成為球星的機率很大,所以除非遇到奧尼爾和奧拉朱旺這種內線一起競爭,不然他一定是欽定的狀元,無論誰抽到狀元籤都一定會選擇他,哪怕有喬丹和張茣都是一樣。
這就是內線天才的優勢,況且這個鄧肯不僅能打中鋒,他還能打四號位,就算換成擁有奧尼爾的快船隊有狀元籤,他們都會秒選鄧肯。
“大衛·羅賓遜+蒂姆·鄧肯?”
張茣心裡面雖然更看好基斯·範霍恩,這位可是被譽為伯德接班人的超級新秀,但他也知道鄧肯的潛力不會比範霍恩差,不過馬刺已經有大衛·羅賓遜了,那麼選擇範霍恩不是更好嗎?
馬刺這邊抽到了狀元籤讓人感到意外,接下來戰績倒數第五的費城76人也拿到榜眼籤,張茣覺得這是又要抬一手。
費城76人已經有了艾弗森和斯塔克豪斯這樣年輕又有實力的球星,如果再選中一個即戰力不俗的內線,這個賽季怕是就能起飛,聯盟這一手抬得同樣是太明顯了。
再看看和馬刺一樣戰績的波士頓凱爾特人卻只抽到個探花籤,這種排位實在讓綠軍球迷感到憤怒,但也能看出聯盟對於重塑“黃綠大戰”沒什麼興趣,畢竟就算給他們一個鄧肯,如今的綠軍也難以掀起什麼風浪,那還不如把這些籤位送給有能力馬上崛起的球隊,這樣聯盟的局勢才會混亂,才會精彩。
但是綠軍還不算最慘,今年有一個最倒黴的球隊,那就是溫哥華灰熊。
灰熊作為上賽季戰績倒數第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