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章短板,官道波瀾,棧斧,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特別是在飽受本地群眾和上級領導的質疑的時候,那種心態恐怕就會變得抓狂起來。
“王先生,你說的這種情況我不敢排除。”張德民看著王生,“如果我還繼續留在這裡,您的擔心我可以保證不會……”張德民沉吟了一下,繼續說道,“如果我調走了,我不敢保證我的後任會不會……”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相信,國家會對這方面,特別是環境問題進行立法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德民,記得有一位民主人士曾說過一句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環境一旦受到破壞,任你立多少法都無濟於事!”王生神情凝重地看著張德民。
王先生的話讓張德民一時無言以對。誠如他所說的,還不說國內,就拿前幾天在雞公山村看到的磚瓦廠,已經完全破壞掉周邊的綠植。而這些綠植要恢復起來起碼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這還是能夠看到得到的環境,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如地下水汙染呢?
“信傑,我們是來見證的,不是來探討某些問題的……”見張德民眉頭緊皺,馬總笑著說道,“老陳,剛才德民也說了,我們呢,先看看,再做打算,來,喝酒!”馬總說著拿起桌上的春酒自己斟滿,“我很喜歡這個酒。”說完抿了一口。
這頓飯終於吃完了,段馨兒捂著胸口,長吁了一口氣。這是她第一次和海外人士接觸,讓她好奇之餘,更多的是緊張。
這幾位香港人,言辭犀利,也非常的尖銳。特別是說到最後,連最善言談的張德民都有些招架不住,場面可想而知。
“馬總、陳總、王先生……”在老巴農家樂院子門口,張德民看著幾位老者,“這是我的電話和傳呼,你們看完這裡後,如果有意向投資,和我聯絡一下,我們定會掃榻以待!”
張德民本來想推薦幾個地方給馬總他們,但想了想還是作罷!畢竟別人想看的是真實。就像剛才馬總說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陳總還是問了一下藥酒和春酒生產的地方。
送走幾人後,張德民揹負雙手,信步在山間道路上。
連線農家樂的路面是水泥鋪就的,蜿蜒穿行在山林之中。
“老巴……”張德民看著跟上來的巴鐵亮,“有何感想?”張德民指的是中午和馬總幾人的對話。
“要說啥感想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我們這兒樹木沒有了、茶林也沒有了,山泉也沒有了,他們肯定不會再來了!”巴鐵亮話語很樸實。
“宏源,你怎麼看?”張德民停下腳看著李宏源。
“張書記,他們這些話有點,怎麼說呢,有點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李宏源說道。
“哦。”張德民淡淡哦了一聲,有朝前走去。
回到區裡,張德民陷入了沉思。現在很多官員的思想基本上是和李宏源一樣的,眼睛裡只有“錢”,凡是能夠變成錢的東西,都會毫不吝惜地拿出來,即便是像雞公山村見到的那一幕也無所謂。因為只有錢才能讓百姓看到希望,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九州傳統觀念,腰包鼓了,說話才有底氣!
但是,如果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我們勢必就會陷入那種利在當代,禍及子孫的惡性迴圈,後果不堪想象!
面對這樣的情況,張德民有些憂心忡忡。前幾十年對國民採取的是精神和飢餓療法,這十來年呢?
思考了一會兒,張德民才拿出紙筆,寫下了一個標題:發展經濟必須兼顧保護環境!
直到晚上十一點多,張德民才寫好這篇稿件。
第二天,張德民將稿件交給段馨兒,讓她按上面的地址和名字寄給洛東省政研刊物。
接下來兩三天的時間,張德民分別去了拐棗子鄉……
第五天上午,張德民和李虎、秦邦凱正在匯總這次下鄉調研的情況,段馨兒進來說,前幾天在歷山村農家樂見過的馬總幾個人來了!
聽說馬總來了,張德民馬上站起身,“虎區、邦凱,這位馬總就是那晚我給你們說的那位香港的馬總,估計他們這幾天在我們這兒轉悠了很多地方,走,一起去聽聽。”說著,張德民便走出了辦公室。
“歡迎歡迎……”老遠看見馬總等人站在區委門口,張德民笑著伸出手。
“德民…”握手後,馬總看著土門區委二層樓、有些陳舊的大樓,“你們辦公環境有些差啊,剛才我們問了好幾個人才知道在這裡,也該重新搞一下嘛!”馬總看了一眼身後的陳總和王生等人,看著張德民說道。
“馬總,我們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