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包子的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54 襄城論結盟,姻緣好時候,與帝為謀,賣包子的包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喜一直覺得自己算是個凡事拎得很清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她心裡是有埋怨過蘇穆芸的,埋怨她這般不相信自己,明明只要當面說出來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卻偏偏鬧到了如今這副田地。

她和芸兒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她總是無條件地相信她,卻沒想到芸兒會對自己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即便也是因為芸兒這麼做,她和楚文胥才會陰錯陽差地在一起相處了這麼久,但所有事情都不論,她還是覺得芸兒這麼做愧對了她們之間的感情。

所以、若是真的如常樂所說的那樣,她即便做不到因此記恨芸兒,卻恐怕也無法再像從前一般對她掏心掏肺的好了。

但不管怎麼樣,這一切到底如何,還是要等找到芸兒才知道。

忻州前去襄城也算不得有多遠,雖然李昂和成鈺帶了些許人馬,會拖延幾分行程,但也不過幾日時間,阿喜他們便很快到了襄城。

阿喜也是第一次來襄城,這襄城比起遂城來說大上了不少,畢竟也是少數的幾個有異性王侯駐守的城池,只剛進了城就看得出來,這襄城是熱鬧非凡,即便比不得皇城,卻也可望其項背。

襄城在明國南方,天高皇帝遠,諸事由襄王定奪。城外依山傍水四面山丘環繞,在地形上也佔了幾分優勢,所以這襄城一直以來就是一塊大肉。

不過李昂和成鈺這一次前來也是對這塊大肉勢在必得,安排好了其他人馬,向襄王遞了帖子,便進了襄王府。

阿喜一介女流又無身份,自然是隻留在了客棧裡頭,隨著李昂前去的不過只有成鈺和幾個親兵罷了。

成鈺雖毫無官階,但隨著最近李昂的動作越來越大,幾乎暗地裡的都知道在李昂的身邊也有一個成姓一脈,在這種暗流湧動的時候,在身邊收留一個成姓之人,用心誰都知道。即便李昂這一處還沒有開始舉旗立王,但成鈺的地位卻也是都心知肚明的。

李昂和成鈺進了襄王府,陳溫將他們迎了進來,上等賓客待遇招待著。

其實陳溫早就不滿司馬南了,那老傢伙過河拆橋,承諾自己的三萬兵馬最後落得不到三千。可他那皇帝的位置一坐穩,卻也不是自己襄城這一萬兵馬能撼動得了的。

更何況,他還姓陳,只是一個外姓諸侯,更是不為正統。所以陳溫一直就等著這北朝成姓再起波瀾。

至於成鈺和成飛兩處,原本陳溫便較為看好成鈺,尚且不論遂城和襄城相鄰唇亡齒寒的道理,單單說這成鈺身邊能有一個李昂和傲林軍,陳溫便覺得成鈺的勝算要高過成飛許多,沒有些正統精兵,光是靠著五葉城那些綠林之輩,不過也就弄些個小水花罷了。

所以陳溫本就將這籌碼放到了成鈺一處,知道李昂有意要來襄城,早早便也將自己的女兒從外地喚了回來。

只是沒想到這酒足飯飽,該說的話也到了話頭,寒暄來寒暄去也差不多是有了同一條抗明覆北的心,可偏偏這李昂和成鈺,卻就是沒說出自己想聽到的話。

陳溫沒了幾分耐心,放下了手裡的酒杯,手指在桌子上扣了扣,終於忍不住開了口,“李將軍,你這說來說去的,無非就是想借我襄城的一萬兵馬助你抗明,只是將軍也知道,這種事情要麼成要麼死,只有兩種可能。若是沒有十足的把握,我也不好拿著我這一萬精兵的命去犯險啊。”

“襄王。”李昂凝了凝神色,“這司馬皇帝暴戾行政,上位三年來百姓的處境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是更加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如今天象異動,上天明啟,明國亡成姓興,北朝復興是順應天命之舉。若是你我聯合,扶持成鈺舉旗立王,正統成姓天子血脈加上你我兩員北朝舊將扶持,襄城兵馬和傲林軍兩支正統軍隊,威望遠遠是五葉城成飛無法相提並論的。得民心而得天下,這個道理襄王不會不懂吧?”

“哈哈,本王一向愚鈍,還真不懂什麼道理不道理的。”李昂已經說得夠清楚明瞭了,陳溫卻還是仰頭笑了一聲,含糊便是推辭了幾分過去,“其實想必將軍也很清楚,本王呢,一向是不喜這些朝廷爭鬥不摻雜其中,唯一想的就是能保住我這襄城的兵馬和一方百姓。可如今我若是助你抗明,襄城必然要捲入其中難保安生。若是抗明失敗,整個襄城怕是都要跟著我遭殃,即便僥倖成功,成兄弟攻入皇城復興北朝當了這北朝的皇帝,襄城也不過還是個小小的襄城,既然復興北朝對於我這襄王和這襄城來說毫無區別,我又何必帶著一萬精兵白白犯險?”

陳溫的話音緩緩地落了下來,即便這話說得隱晦,可李昂和成鈺還是輕易聽出了陳溫話裡頭的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