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民以食為天
木子魚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民以食為天,別動,這個童養媳不好惹,木子魚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管前世還是今生,賺錢都是硬道理! 蘇木蘭知道自己就是個俗人,不管身在何方,有錢才能生活得更舒服。財務自由才能滿足自己的慾望。 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慾望得到滿足才會念頭通達,身心愉悅。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沒有物質資源,再善良的性子能幫到的人也有限。若有足夠的資源,哪怕偶發一日善心都能活人無數。 所以,明白了自己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自己是誰後,蘇木蘭的目標仍然未變,那就是賺銀子! 滷菜、西點、話本子目前就是蘇木蘭自身能力下,所能想到的一些賺銀子的手段。 然而,滷菜、泡菜、糕點這些她能做,時間長了別人也能研究出來。不過是賺個快錢。 話本子嘛,才是她賺銀子的大頭,不過已經先後交付了兩本。蘇木蘭決定最後再“剽竊”一本。射鵰三部曲,總歸要完整嘛。 也是她穿越而來,留給這世界的三部傳奇小說。 蘇木蘭還打算讓四大名著中,出現最晚的那部鉅作提前問世! 雖然這個時空不是歷史中完全對得上號的大明,但仍然出現了三國、水泊梁山、美猴王的話本子,只有石頭記未出。 至於必定會出現的災難,蘇木蘭認為解決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囤積糧食。 農民靠天吃飯。 有早災,自然就會有糧荒。有糧荒便會餓死人。若是朝廷賑災不及時,或者涉及範圍太大,那便很容易產生瘟疫。 歷史上每次朝代的更迭,往往都伴隨著天災人禍,並非無緣無故。太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解讀。 但蘇木蘭卻認為,無非糧食二字。 民以食為天。 小型天災還好說,就算朝廷賑災不力,終究影響有限扛得過去。若是恰逢天地大變,影響深遠,多聖明的帝王,多賢良的官員也救不回。 比如明末小冰河時期。從末代皇帝登基之始,旱、澇、蝗、疫、兵輪流來襲,這誰扛得住? 朝廷無力應對,百姓活不下去。就是把唐宗、漢武刨出來做皇帝,也救不了大明。 大勢所趨,巧婦難為無米炊。 只要有口吃的,百姓就不會亂。百姓不亂,災難的影響便有限。 所以,蘇木蘭要應對後面到來的災難,最需要的就是糧食,大量的糧食,越多越好! 不過,她只是小小女子,就算有些銀子,也實在無力改變大勢,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那十六隻箱子裡的黃金,她並不打算動用。一是要留著回現代用,二是來歷不明,大量用出去容易產生變數。 以她的推測,這批黃金目標地是京城,但又不是官錠。那麼就只有三種可能。 一是京城高官在地方上搜刮的贓銀。 二是地方官員或者士紳,用於籠絡京城高官的賄金。 三是宮中太監替皇家,在地方上搜刮的貢奉。 第三種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些太監在民間搜刮得明目張膽,運送財物的人員,也不會在民間找。 所以,大機率這批黃金見不得光。而且這背後的主人也必定在地方上,可以隻手遮天。 蘇木蘭敢動用的話,說不定被人抓到蛛絲馬跡,順藤摸瓜。 黃金,太扎眼了! 想通了一切,蘇木蘭便決定了今後的行事。 轉眼之間,三個月匆匆而逝,院試開始了。 蘇小柏、李凡都去青陽府城參加了考試。按高陽書院的夫子所言,兩人所學時日尚短,考中秀才的希望並不大。 小柏畢竟才十二歲,讀書兩年罷了。雖說他的資質不錯,但天分只是一方面,他需要大量時間深入學習才能有所成。 李凡雖然十五歲了,比小柏讀書時間長,但資質不夠超卓,同樣需要時間積累。 三四十歲的老童生多了去,這兩人年紀還小,蘇木蘭可沒指望他們今年就考中。 不出蘇木蘭所料,蘇小柏、李凡都未透過院試。 兩人灰溜溜從府城回來,蘇木蘭少不得勸慰兩人。尤其李凡心思比較重,蘇木蘭刻意開導之下,他才漸漸情緒好了起來。 反是小柏雖然比他小三歲,但似乎對此結果早有心理準備,所以並不氣餒。 其實李凡也不是不穩重的人,只是他眼看書院學費如此之高,自然是心裡壓力極大。 經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 李凡知道如今學業都是蘇家支援,自然對蘇家人有些小心翼翼。他與小柏原來的同窗之誼,也漸漸因他的心理變化而有些微妙。 若他是陳興學那樣的性子,倒是會理所應當,毫無羞愧之色。 李凡畢竟骨子裡比較自尊自愛。這次沒有考過秀才,那就要多揹負一年的心債,自然是有些鬱結。 蘇木蘭將各種道理掰開了,揉碎了說教兩人。說得蘇小柏連連讚歎,聽得李凡眼神漸亮。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你倆也讀過這段吧,如何不明其理?”蘇木蘭見火候也差不多了,便總結道。 “聽君——聽蘇姑娘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卻是凡心切了。”李凡一本正經,眼神堅定的道。 “我還以為你要說,聽君一席話,還是一席話哩!”蘇木蘭見兩人都有些嚴肅,便調節氣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