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大製造開始
大鈴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章 大製造開始,大秦:秦始皇能聽到我的心聲,大鈴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18章大製造開始
“叔父,咱們要規劃一下以後發展的方向。”
見其他事情都有了著落,李肇提出自己想法。
他的想法很簡單,在長安鄉主要發展農業、養殖業,手工業搬到新的地方,畢竟以後手工業的發展需要用上新技術。
是的,李肇的想法是利用新的技術來發展手工業,比如以後有了電之後,就用上電動機器,直接跳過蒸汽化轉為電氣化,可謂是跳躍式發展。
肥料如是,印刷如是。
而發電廠放在上林苑,那這些產業也要逐步搬到上林苑。
他還有個打算,既然要建造員工住房,就在上林苑生產磚和水泥和瓷磚之類,打造大秦獨一格的建築。
“如何規劃?”李基農聽之來了興趣,侄子的想法都是最多的,也很靠譜,他很樂意去聽。
“咱們已經在上林苑買下那麼多地,我準備將紙業、肥料等生產搬到上林苑,以後長安鄉專門發展農業和養殖,上林苑搞製造。”
李基農想了想,好像不太樂意。
長安鄉經營了那麼久,已經有了一些規模,如果搬到上林苑,會不會造成影響,不過他尊重侄兒的想法。
“如此也好。”
李肇知道叔父的想法,便說出心中想法。
“叔父,你想想看,咱們製造的紙和肥料等,難不保有一天被人學了去,那到時咱們賴以生存的東西便會沒有多大的競爭力,如果能改革製造業,說不定是個全新的突破。”
“我之所以將製造業轉移到上林苑,為了是進行機器生產。”
“機器生產?”李基農聽之一頭霧水,卻來了興趣,側耳傾聽。
“機器生產便是不用太多的人手,直接讓機器生產出來產品,這樣便可減少很多人工,節省成本,同時也大大地提高產量。”
的確,從前世工業的發展來看,機械化之後,人手減少,反而生產量大量提升,如此量之下,反而降低生產成本,處於很有利的競爭狀態。
就算別人能將工藝學了去,也無法和他們競爭,這才是長久的生產之道。
至於機器是否會被學了去,那根本不可能,機器的製造複雜得很,更需要電,就一個電就遏制了他們的競爭處於低劣狀態。
“還能如此!”李基農聽之仿似在聽天書,但此話從侄兒口中說出,他做不到不相信。
“當然,你看著便是。”
兩人商量定了之後,便開始著手上林苑的建設和長安鄉的搬遷。
這事他專門交給叔父去做,便找上燊公子,說建造發電廠事宜。
發電廠乃一切工業發展的基礎,只要弄出電,才能保障一切。
利用機器生產之事他只是告訴叔父,並沒有告訴其他人,自然燊公子也不知道。
“少爺,何為發電廠?有什麼用?”燊公子是個愛鑽研的人,鑽研了二書之後,發覺二書有著無窮的智慧,為了開啟了一道對未知知識的開拓之路。
此刻聽到發電廠這個從未聽說過的詞語,不免好奇。
李肇笑了笑,說:“現在說再多你也不懂,到時看便是。”
這話更引起燊公子的求知慾,“好,好,那少爺快點給我規劃,我要馬上付諸行動。”
李肇也不怠慢,將早已畫好的建設圖和相關資料給燊公子。
水力發電,不外乎將水能轉變為電能,過程也很簡單,便是發電、變電、配電。
發電透過水輪機等裝置來完成,變電是電壓的變化,配電就更加容易理解,便是將電配送,說起來道理很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
發電的各項裝置按照目前情況是很難生產出來的,不過李肇並不擔心,無法制造出來的東西他可以從百貨商店裡購買,但各種建築物,就需要燊公子去負責了。
水電站的基本建築大概分為七部分,分別是擋水建築物、洩水建築物、進水建築物、引水建築物、平水建築物、廠區建築物和其他建築物。
而要建造建築物,按目前的生產技術來看,並不夠看,大秦的建築還處於原始階段,雖有著秦磚,卻在其他方面還比較落後,想靠著這樣的物力來建設水電站有點不靠譜,所以,李肇要先製造出現代的磚、水泥、鋼鐵,只有這三者,才能建造出堅固的建築,才能為發電提供保障。
要生產磚,其實並不難,秦磚是用黏土燒製出來的,那麼磚也可以用黏土來燒製,當然方法不能採取大秦的土法,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