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李肇說教秦始皇
大鈴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章 李肇說教秦始皇,大秦:秦始皇能聽到我的心聲,大鈴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37章李肇說教秦始皇
李肇不知為何陛下如此問,連忙回應,“除了陛下所送來的十來私奴,外加後來主動願成為長安鄉私奴的人,其他的都未入我長安鄉私奴籍。”
大秦戶籍制度森嚴,管理嚴格,按百姓的社會地位來劃分戶籍,主要分為普通民戶籍、役籍、徒籍、私奴籍、市籍、弟子籍、高爵位籍、宗室籍等。
私奴便是奴役,一旦加入,便終身為主家的奴,很難再改變。
現下權貴大多擁有自己的私奴,比如說,某權貴有地萬畝,他們不可能自己耕種,便想方設法弄來奴役,讓之加入私奴籍,終身為其效勞。
像李肇這種只有少量的私奴,的確很少見。
“哦!為何?”嬴政不解李肇的做法。私奴是當下權貴常用的手段,而李肇如此做,有點匪夷所思。
李肇一拱手,“陛下,長安鄉沒有私奴一說,沒有必要執意去弄私奴籍,我們,皆是一家人,一家人便不會在乎這些。”
的確,長安鄉被他開發以來,人數越來越多,但他從未將他們當做奴,更未虐待他們,有的只有平等相處,這也是為何阿超敢和他沒大沒小地說話的原因。
一家人,從無奴和主之分,只有分工合作,各施其職,各盡其責。
這和其他權貴做法迥然不同。
“皆是一家人?沒有私奴之說?這好嗎?”嬴政陷入沉思。
和陛下接觸久了,李肇並不顯得很侷促,也能暢所欲言,“好不好得看實際情況?”
“陛下請看下面。”李肇指了指農田裡忙活的農人,“這幾十人有幾位是私奴藉,大部分都是普通民戶藉,你看他們幹活的效果怎樣?”
“很不錯,積極性很高。”
“這和其他權貴私奴相比,如何?”
“有過之而無不及。”嬴政不是胡亂說,身為皇,掌控八方,更有著黑冰臺監察百官,誰家情況如何,他還是有所瞭解的。
就比如李肇家,他就能說出李念的名字來。
是的,一般權貴傢俬奴幹活積極性不高,有些為了讓奴役幹活,還專門叫人來管理,鞭打是少不了的。
但長安鄉的私奴卻不同,完全不用人管,很自覺地幹著活,效率很高,更難得的是,那些非私奴籍的農人,幹活積極性也很高,就如此地乃他家的一般。
只是他很不解,不用私刑,不設奴藉,也能讓這些下人乖乖聽話幹活,李肇是怎麼做到的?
難道說是他自身的魅力征服了這些人?這個想法出,嬴政想想便覺得可笑,李肇是什麼人他還不清楚嗎?
自私自利,毫無魅力可言。
“你是如何做到的?”嬴政饒有興趣地問。
李肇也不隱瞞,說:“私奴,平等對待,農人,以酬勞聘之。”
秦朝雖說是封建社會,卻是在封建社會的初始階段,也就是說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度。
依舊存在著奴隸社會的陋習,平等對待私奴是不可能的,在權貴眼裡,奴便是下等人,不配平等對待,聘用更不必說。
大秦少有聘用之說。
大秦重農,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的手裡,所以每位地主的手裡都有很多私奴,私奴便是主家的奴隸,根本不存在聘用之說。
還有一種情況便是僱農,即是將土地分給農人耕種,地主收取地租,這種情況可提升農人幹活的積極性,但也不能說是聘用。
所以,李肇說出這話來,令嬴政眼睛大了大,這個時代存在觀念令他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方式。
但他並沒有說出來,而是問:“平等對待私奴我可以理解,但酬勞聘之,何解?”
李肇笑了笑,指了指自己,“陛下,臣身為主將,可有俸祿?”
“當然!”
“這便是陛下以酬勞聘臣,臣為陛下效勞,陛下便報以我酬勞,其實道理都一樣的,只是這酬勞聘之只存在於朝廷中,卻少有人想到用之百姓身上罷了。”
“其實長安鄉之農人為何如此積極,是因為臣聘用之為臣幹活,臣給他酬勞。”
“有了酬勞,便可改善自家生活,擺脫困苦。”
“聘之幹活?為何不租其地,從而收取租金??”嬴政問。
李肇對著嬴政一拱手,身體微微鞠躬,說:“租地固然是好,卻讓農人喘不過氣來。”
“陛下有所不知,長安鄉所招攬的農人皆是附近農人,他們本身便有自己的地要耕種,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