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部分,解靈人,世紀史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鍾,就算是蓋房子,也不能這麼誇張現在就開始建房吧?
“兩位,到底住不住店啊?”老婦看著兩個發愣的傢伙問道。
“住……哦,算了,不住了,回頭再來吧!”月陽本想入住,可是這才發現自己出門的時候一分錢都沒帶。
“呵呵,不打緊,不打緊,有心,什麼時候也可以來住的!”老婦不以為然的笑道。
月陽吃驚的看著這個老婦,這句話,自己曾經聽過……
第三十一章 七星塔
第一章冥音
中國海城,三面環海的地理優勢和四季如夏的自然優勢讓它成了國內聞名的旅遊度假聖地。
不過對有些人來說,吸引他們來海城的不是那天藍的大海和柔軟的沙灘,而是一個名為玄學研究學院的學府。
玄學研究學院,是民間自發組織的一種解密各種玄學事件的組織。
有高僧講述如何用佛法正心從而避免妖魔侵身。
也有道士講解如何用道法正體防止鬼邪傷人。
也有些個所謂的靈媒、風水師等等各大家講解各種各樣玄學類知識。
與他們相比,此時正在會場中央演講的青年,無論是從外表還是年紀,都不像是一個有資格站在這裡演講的人,他沒有那種大師的風範。
林琿上場之後並沒有像其他的大師那樣工整的坐在講桌前的椅子上,而是隨意的靠著講桌大方的做著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林琿,有人叫我林先生,也有人叫我小師父,怎麼稱呼我隨你們的便。”
“怎麼是個小孩子!”
“對啊,今天不是木松道長演講嘛,怎麼成了個小子?”
“是啊,我大老遠的跑來可不是為了聽一個小子講課的!”
臺下的人反應有些過激,是人都會這樣做,花了一千塊錢的聽課費,卻發現講課的卻是一個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青年的時候,誰能接受?
秦院長在一旁替林琿捏了把汗,他請林琿來的時候就有些擔心,害怕他振不住這些遠道而來的學員。
林琿並沒有理會這些人的抱怨聲,而是不急不慢的拿起了粉筆,邊在黑板上寫畫著,邊輕聲說道“現代科學家們認為,人的精神活動實際上是以腦電波的形式存在的——是一種電磁波。而每個軀體,其“固有頻率”不同,與其對應的電磁波的頻率也不同(共振)。通常情況下,腦電波因為其頻率不同不會互相干擾,但也有例外——所謂的心靈感應。
我們可以假設,大腦是一個儲存器,儲存了精神活動留下的軌跡——便是記憶。
我們知道,電磁波的存在和傳遞並不需要媒介,當軀體死亡之後,大腦這個儲存器不再工作,而腦電波依然存在,並脫離了這個大腦,獨立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並可以被電磁裝置接收、記錄(所謂電子靈異現象)
當一個新的生命誕生,又恰好與某個已經存在的電磁波頻率吻合,產生“共振”,這段電磁波變“控制”了這個軀體——所謂“轉世”,而由於原先大腦裡儲存的資訊沒有隨著電磁波的轉移而轉移,於是新生命的大腦裡便是一片空白——所謂的“孟婆湯”
對靈魂之說還有一個解釋,與這個電磁波的觀念大體相同。
氣場,任何物質的存在都有氣場伴生,而氣場的性質亦是千差萬別,用最簡單的分法可以分為陰陽二氣。
實際上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氣場,而且氣場的性質和強弱是可以隨事物本身及周圍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一個大的氣場可以由若干個小氣場按照特有的方式組合而成,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相鄰氣場與氣場之間也是互相影響的,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相互之間不斷的排斥同時又不斷的彼此同化。
氣場的基本單位是氣,氣只有陰陽兩種,而氣的本質還是無差別的能量,道理同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當然“三”是虛指!”
林琿講完之後將手中的粉筆扔到講桌上,拿起毛巾來擦了擦雙手,看著那群剛剛還是滿臉抱怨現在卻又是一臉驚訝的聽眾,玩笑似的說“這就是用科學對那些所謂的靈異事件的解釋,雖然有點含糊其詞,但是還算簡單易懂。
通俗點說,一個人死後並沒有留下靈魂,留下的只是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和不同性質的氣場。如果一旦有人與死者的電磁波或者氣場產生共鳴的時候,那麼所謂的靈異事件就發生了!”
“林師父,有沒有什麼更具體的例子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個電磁波和氣場是怎麼回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