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租田蓋房,小丞大界,霸道少將小嬌妻,長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吃完午飯,一家人都穿上劉玉鳳給大家新做的衣服,各個顯得神清氣爽。劉玉鳳還給周天和周筱兄妹倆每人各發了一個“鉅款”的紅包,周筱看了一下,都是嶄新的一塊一張的紙幣,總共有十張。十塊錢還真的是一筆鉅款,要知道,周海正一個月的工資可還不到四十塊錢!這個時候,大部分的小孩子是沒有什麼壓歲錢的,即便是有也就至多一兩毛錢而已。

兩兄妹把錢都好好的藏了起來,沒敢帶在身上,怕萬一不小心給弄丟了。

年三十的晚上是要全家守歲的,周天還能勉強堅持,周筱實在是捱不住,剛過十點就已經歪倒在東屋的炕上去會了周公,連震天的鞭炮聲都沒能把她震醒,劉玉鳳只好強行的把她給拖起來。周筱覺得吃的唯一的一個餃子都是在半閉著眼睛的狀態下被嚥下肚的,更是對什麼餡兒甚至是什麼樣的味道沒有半分的感知。

周家對周筱的要求相對還是比較寬鬆的。年初一的一大早,周筱還在暖乎乎的被窩裡大睡,周天就已經吃過早飯,跟著周海正到相熟和要好的人家去拜年了。

劉玉鳳把花生、瓜子、糖果、凍梨等一堆零食都擺了出來。周家也會也很多要好的朋友和鄰居以及周海正的學生前來拜年,通情達理的劉玉鳳對每個上門的人都會給予熱情並周到的招待。

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間,一直持續到正月初六,這年才算是過完。期間周海正提筆給堂弟寫了一封掛號信寄了出去,半個月後就收到了堂弟的回信,周海正和劉玉鳳得到了堂弟肯定能幫助找到進貨渠道的答覆,心裡頓時安定了下來。

周海正抽了一日到畢大叔家去商量了租田的事。畢大叔家有五個兒子,分別從大柱排到五柱,最大的要比周天大四歲,過完這個年也不過才十四歲,剩下的分別是十三、十一、十歲和八歲。全家的主要勞動力就是畢大叔和畢大嬸兩個人,老大和老二雖然小學一畢業就已不再念書,但畢竟年齡尚小,還幹不了太重的活兒。由於全是男孩子,飯量都大的很,全家雖然有三十五畝田可種,不過,由於靠天吃飯,糧食產量又低,每年還要交為數不少的公糧,所以一家能夠勉強填飽肚子已是不易,經濟狀況就更是可想而知。

周家每年每畝田只要一百五十斤的玉米,如果要穀子的話就按每年玉米的價格標准折算斤數;另外再給些可以喂牲畜的不能做糧食食用的谷秕即可。

畢大叔一家對於這難得的好事自然是求之不得,更對周家給予自家的照顧感激涕零、千恩萬謝,老實厚道的一家人不知道該怎樣表達感謝才好,畢大嬸隨後還送來了一大包自家沒捨得吃的秋天採回來晾乾的蘑菇,熱切誠懇的態度讓劉玉鳳想不收都不行。

田的問題解決完,緊跟著就開始著手準備蓋房的一切事宜。周海正和劉玉鳳兩個人商量了許久,最後決定還是在大門口處加蓋兩間半磚半土的房子。要是選擇在現在住的正房旁邊加蓋的話,一是人來人往的太亂,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另外一點也是最主要的,到了挖黃芪的時候就會產生諸多的不便。

規劃好後,就要先做前期的準備工作。開工得等到清明節前後土層化了凍才行,在開工前主要是把磚買好,把需要用到的粘土、沙子等到村外拉回來。後來周海正和劉玉鳳一合計,又買了一套驢車回來,這樣不但能拉蓋房用的粘土和沙子,等到了挖黃芪的時候用起來也會更加的方便,免得總是借別人家的來用。

蓋房在農村來說是大事,村裡人來幫忙都是不用付工錢的,但是得管幫工的人一天三頓的伙食。劉玉鳳元宵節一過就開始準備起來——買大米、買白麵;再和周海正一起去輾子上輾蕎麥、玉米、穀子等;還去了一次縣城買了兩大捆的粉條和許多人造肉等各種雜七雜八的食材回來。

趕在周海正開學之前,把訂購好的打地基需要用到的石頭和砌房用的紅磚以及蓋房頂的瓦片都從臨村拉了回來,全部堆放在了院子裡,石灰水泥等也都準備了齊全。

今年春來的有些早,剛過了二月二,土層就開始慢慢化凍,於是劉玉鳳就開始趕著驢車一個人去拉蓋房要用的沙土和粘土。

由於天氣還是有些偏冷,周筱沒有跟著周海正去學校,又堅決不同意再被打包送到小華家,劉玉鳳也就由了她一個人在家看書練字,不過卻在門外加了一把大鎖,把她鎖在了屋子裡,並千叮嚀萬囑咐:“有來人的話千萬不要吭聲,就當家裡沒人就行”。而劉玉鳳每拉一次土回來,都得要把鎖開啟進到屋裡看上她一眼。

畢大叔家因為今年多了周家的十五畝田,所以需要準備的糞肥就要更多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