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歌劇中心,相思長恨歌,紅豆月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導遊小羅搖晃著手中的三角旗,率先走下了中巴。
等團員們全體下車後,小羅指著旁邊一座雄偉的建築說:
“各位朋友,這座建築,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維也納歌劇院!
我向大家再強調一遍,各位在這裡只參觀半小時,然後就去金色大廳參觀,並觀看上午的演出。在這裡,請大家一定不要自由行動。好了,現在,就請大家跟我一起參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導遊說完後,就搖晃著三角旗向歌劇院走去了。
金秋團成員跟在導遊的後面,邊走邊欣賞眼前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這座歌劇院,是一幢三層樓的古老建築,而且具有純粹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
歌劇院的外牆,全部用長條形的麻石裝飾。
歌劇院的正面,第一層樓建有五個四米高的半圓形拱門。
拱門下面,是一條二十米長的走廊,同時又兼門廊。
在一樓走廊兼門廊的兩側,歌劇院的外牆,按三個樓層逐漸向上收縮,使整個外牆形成一座山峰狀。
與一樓的五個拱門相對應,上面二樓的外牆,也建了五個四米高的半圓形拱窗,拱窗裡面,便是二樓的走廊。
歌劇院二樓的上面,還有一個複式樓層,複式樓層的正面,砌著一面山牆,山牆上描繪著藍底白雲的圖案;
在山牆的兩邊,十分對襯地一邊立著一座著名音樂家的青銅雕塑。
整座歌劇院給人的印象是:
古老、莊重、神秘而高深莫測。
參觀了歌劇院的外貌後,金秋團成員接著跟隨導遊小羅進入了歌劇院的門廊。
或許是金秋團的運氣特佳,當他們進入歌劇院門廊後,恰好門廊通往觀眾大廳的兩扇大門沒有關閉。
劇場裡面,有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清理衛生。
金秋團成員便趁機進入了觀眾大廳。
大廳裡的觀眾席安排很有特色:
只見觀眾席自下而上,一共安置了六層座位。
這六層座位全部呈弧形狀,將劇場的舞臺緊密地包圍在大廳正中央。
劇場的舞臺又分為前臺、側臺和後臺。
“哈羅——NO(不行)、NO(不要)!”
正當金秋團成員站在劇場門口參觀大廳時,被大廳裡兩名正在搞衛生的工作人員發現了,他立刻從舞臺旁邊走過來,一邊走一邊揮動右手,要求金秋團成員馬上退出劇場。
“各位朋友,對不起,按照劇場的規定,遊客是不能進入劇場參觀的,現在,就請大家跟我出去吧!”
導遊小羅知道兩位工作人員的意思,便招呼金秋團成員出門了。
旅遊團剛一出門,兩位劇場工作人員,順手就將兩扇厚厚的大門關閉了。
“哎,小羅,我想問你個問題。”
被劇場的兩名工作人員攆出劇場後,山東大漢劉總嚮導遊小羅提問了:
“我們國內的劇場,都是將舞臺設計在劇場最前端,而且是橫向建造的;為什麼這個劇場的舞臺,設計成一個長條形,而且呈縱向安排在大廳中央呢?”
不用說,劉總的問題,實際上也代表了團裡不少人的疑問。
剛才,麗萍在劇場大廳參觀時,當場就想問導遊的,只是還沒等她開口,劇場裡的兩名工作人員就來驅趕了。
“是的,劉總,你的問題很有代表性!維也納歌劇院的舞臺設計,確實與別處劇院大不同。”
導遊小羅回答說:
“剛才,我們大家都看見了,在這個劇場中,不僅舞臺設在大廳中央,而且圍繞舞臺建造在兩邊的觀眾席,從下往上共有六層,對不對?
那六層觀眾席,總共有1642個座椅!
在那些座位的背後,另外還有567個站位;
在大廳的第三層呢,還建有100 多個包廂!
劇場中央的舞臺,面積達1508平米。
舞臺總高度53米,縱深50米。
演出的時候,整個舞臺可以自動旋轉、升降、開闔。
舞臺旁邊的樂池也十分寬敞,裡面可容納110人的樂隊!
不僅如此,歌劇院內另外還有2個芭蕾舞練習廳、3個劇團練習廳、1個364 平米的彩排舞臺、10個獨唱演員的練習室、1個大型風琴室,幾十個演員化妝室!
同時還配有電視、電臺的轉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