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 話不投機,相思長恨歌,紅豆月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午九點不到,中巴車已將金秋團送到了羅馬市區西北角的一條街道上。
這條街道距梵蒂岡博物館的直線距離不到二百米,車輛不能再往前走了。
於是,導遊小羅就請旅遊團全體成員下車,步行到了梵蒂岡博物館。
走到跟前一看,嗬嗬,只見博物館大門口人山人海,一條等待參觀的隊伍,在進口處排出的長龍,至少有上千人!
另外還有一條也是等待參觀的隊伍,大概只有三百人。
“各位朋友,你們先去排隊。我去買票後,馬上送給你們。記住,大家千萬不要去排那個人少的隊伍,因為那個裡是提前預約的進口。沒有提前預約,門衛是不讓進的!還有,大家排隊的時候,可以同時參觀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大教堂的外觀。聖彼得大教堂裡面呢,今天我們就不進去了。”
導遊小羅向大家交代後,便獨自往售票處去了。
金秋團成員按照小羅的交代,馬上蜂擁向前,有序地排在了那個上千人的隊伍後面。
趁著排隊的功夫,金秋團成員開始打量近在咫尺的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博物館、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廣場,以及羅馬教皇的宮廷建築。
站在彎彎曲曲的隊伍後面,放眼向右面望去,可見一個用黃色大理石砌就的宏偉建築!
整座建築約有二十米高,完全是典型的中世紀教堂風格。
高大建築的正面,也就是梵蒂岡博物館的正門,是用高大的圓形立柱支撐起來的大門廊。
門廊連線的主體建築,下面約有五層樓高;
在五層高的建築物上面,正中是一個巨大的拱形屋頂。
巨大拱形屋頂的兩側,各有一個小小的拱形屋頂,其規模,僅僅相當於主體屋頂的五分之一。
聽前排隊伍中的中國遊客說,整座博物館是按照長方形的“回”字來設計的。
如果遊客順著“回”字形通道進行參觀,至少要花六個小時!
聽著他們的議論,麗萍心裡不覺暗暗擔憂:
如果真花那麼多時候,旅遊團今天還能離開羅馬嗎?
不過,金秋團成員這會都在參觀博物館和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等建築的外景,好象誰也沒心思顧及參觀博物館要花多少時間。
麗萍見沒人擔心參觀時間的問題,便無聲地排在參觀隊伍的後面,繼續參觀博物館的外貌。
麗萍發現,連線博物館“回”字形建築的南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建築。
聽前面的中國遊客議論,說那裡就是梵蒂岡城國的“中央政府”,也就是教皇的皇宮!
順著皇宮再往南看,導遊小羅先前介紹的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大教堂,便赫然映入了麗萍的眼簾!
聖彼得廣場是一個橢圓形的廣場,長350米,寬250 米;
地面全部用黑色小方石鋪砌而成;廣場的兩側,全部用半圓形的大理石圓廊環抱。
大理石圓廊共有三百根左右的圓柱,另有一百多根方柱,分別排成四列,形成了三條走廊。
在廣場每根石柱頂端的平臺上,各有一尊3米多高的大理石雕像。
那些雕像,都是羅馬天主教歷史上著名的殉道者:
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廣場的中央,還矗立著一座高插雲霄的方尖石碑。
碑尖上有一個十字架,十字架上面釘著耶穌。
在廣場的兩側,一邊還有一個水花飛濺的美麗噴泉。
可以說,整個聖彼得廣場,造型和諧,氣勢恢宏!
在緊鄰聖彼得廣場的西北側,矗立著另一座公元五世紀的建築——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的正面,有一條寬敞的門廊。
門廊也是用十二根巨型的大理石圓柱支撐起來的。
在門廊的上方,聳立著十幾尊殉道者魁偉的雕像。
魁偉雕像的後面,便是整座建築的中心位置了。
在建築物正中心的位置,建有一個碩大的球狀屋頂;
球狀屋頂的上方,建有一座小小的塔樓;
而在塔樓的上面呢,又聳立著一個錐形的圓柱體。
這一系列的立體建築,構成了聖彼得大教堂最具標誌性的特色。
金秋團成員們一邊排隊,一邊“嘖嘖“不停地觀賞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大教堂的外景。
當他們跟隨參觀的隊伍,向前行進了將近二百米時,導遊小羅拿著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